炼金术士不一样的炼金术师-黄金的炼金术士

炼金术(Alchemy)是中世纪的一种化学哲学的思想和始祖,是化学的雏形。其目标是通过化学方法将一些基本金属转变为黄金,制造万灵药及制备长生不老药。现在的科学表明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但是直到19世纪之前,炼金术尚未被科学证据所否定。包括牛顿在内的一些著名科学家都曾进行过炼金术尝试。现代化学的出现才使人们对炼金术的可能性产生了怀疑。炼金术曾存在于古巴比伦,古埃及,波斯,古印度,中国,古希腊和古罗马,以及穆斯林文明,然后在欧洲存在直至19世纪-在一个复杂的网络之下跨越至少2500年。

炼金术是起于12世纪欧洲的一个名字。到公元八世纪,炼金术真正开始了。早期的炼金术者的生活时代是从公元一世纪到五世纪。西方最早的炼金术著作是伪托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的名字写的(约公元100年)。西方炼金术认为金属都是活的有机体,逐渐发展成为十全十美的黄金。这种发展可加以促进,或者用人工仿造。所采取的手段是把黄金的形式或者灵魂隔离开来,使其转入进金属;这样贱金属就会具有黄金的形式或特征。金属的灵魂或形式被看作是一种灵气,主要是表现在金属的颜色上。因此贱金属的表面镀上金银就被当作是炼金术者所促成的转化。 西方的炼金术可追溯到希腊化时期,最早、最可靠的代表人物是佐西默斯。大约生活在公元350至420年的佐息摩斯相信存在着一种物质,它能魔术般地使金属出现人所企望的变化。他对这种物质的称呼,经阿拉伯传入拉丁语系后,叫做“Elixirvitae”(长生不老药),也就是类似于中国所说的“能令人不老不”的“上品之神药”———“金丹”。另一位炼金术士,活动于公元三世纪的赫尔墨斯,是埃及的僧侣。作为一切有用的技艺的发明者,赫尔墨斯受到普遍的尊重,被看作与埃及的月神有沟通,后来慢慢地被神化为“三次最伟大的赫尔墨斯”(Hermes Trismegistus),以至于他的名字,最后就直接演变成为“炼金术”。 炼金术士相信,“炼金术”的精馏和提纯贱金属,是一道经由亡、复活而完善的过程,象征了从事炼金的人的灵魂由亡、复活而完善,炼金术能使他获得享福的生活、高超的智慧、高尚的道德,改变他的精神面貌,最终达到与造物主沟通。不用说,这样的目标是无法达到的。炼金术士也明白这一点,因而从各方面来作出“说明”。例如,一部炼金术著作解释长生之难求说:“由于它是人世间一切幸事中的幸事,所以我认为它只能由极少数人通过上帝的善良天使的启示而不是个人的勤奋才获得哲人石的。”而且对服用“哲人石”能否治病长生的方法,也故意说得非常微妙。 埃及神陶斯传授给人们的技艺。陶斯的另一个分身是希腊神赫尔墨斯,赫尔墨斯是许多行业的守护神,拥有长着羽翼的凉鞋、魔杖、催眠笛等宝物,炼金术师常贴赫尔墨斯封条在他们的原料上,现代的炼金术士为了表达敬意,则用某种配方“贴了赫尔墨斯封条”来表示机密不可外泄。 铅或铜这样的贱金属,怎样才能变成黄金?炼金家认为,铅或铜之所以不像黄金那样的高贵和耐久,是因为在性质上有缺欠的地方。因而就需要设法用各种物质来加以补充。一些人又认为在亚里士多德所主张的四元素以外,作为各种金属的最常见的共同元素,还有汞、硫和盐这三种。根据这三种元素的配比的不同,就可以得到铅、铜或黄金。于是他们就以不同的方法并按不同的比例把三种元素相混合,或是在贱金属中加入某一种元素,以试验能否制出黄金。 另外,还有人认为,有一种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的神秘之“圣石”。它可以随心所欲地把铅变成金或银。这种“圣石”究竟在何处,虽然尚未得知,但是要想制出黄金,就必须首先找到它。他们把这种“圣石”称之为所谓“哲人石”。 炼金术的道具

伊斯兰炼金术体现了一种关于本质的哲学,它与古希腊赫耳墨斯的哲学和中国的炼金术,以及关于矿物和金属转变成金的特殊原理都有密切的关系。伊斯兰教历史上,穆斯林学者对炼金术的效能长期争论不休。正统的宗教学者大多反对炼金术,而多数自然学科的学者,尽管他们也不相信一般金属能变成黄金,却接受了炼金术的基本观点。著名的伊斯兰医学家伊本·西那在他的《治疗书》中关于金属构成的学说,便是以炼金术的理论为基础。 穆斯林最早的炼金术者是倭麦亚王子哈立德·伊本·亚连德(Khalid ibn Yazid)。8世纪初,炼金术甚为流行,其代表人物是扎比尔·伊本·海扬(Gabir ibn Hayyan)。他的着作《七十论》和《平衡书》,被视为伊斯兰炼金术的基础理论着作,是用阿拉伯文写成的关于炼金术最重要的文献。穆斯林医生兼炼金术拉齐被誉为将炼金术发展为古代化学的奠基人。 但是尽管如此,由于长生的诱惑力,直到用化学方法制金的可能性未能被科学证据否定的19世纪之前,它一直都有广阔的市场,甚至像艾萨克·牛顿这样的大科学家都认为,通过实验来制取黄金,是值得做的。西方的不少国王,也与中国的那些皇帝一样,一心希望通过炼金术使自己达到长寿永生。如英国国王亨利六世、法国国王查理七世、查理九世、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腓特烈·威廉二世,都是炼金术的忠实信徒。其中特别有趣的,像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对炼金术士约翰·迪真是宠幸得无以复加,甚至特许他在宫中从事炼金术活动。在号称“炼金术的中心”的布拉格,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鲁道夫二世把炼金术士迈克尔·梅尔特封为伯爵。 近代化学的出现,使人们对制金的可能性产生了怀疑,到了17世纪以后,炼金术遭到了批判。炼金术的希望破灭了。

详细可以搜百科

什么是炼金术

十二至十五世纪是西欧封建制度的全盛时期。由于手工业和商业得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力有了提高,这就为这一时期学术的复兴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阿拉伯人著作的大量翻译和东方技术的传入,是这一时期西欧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原因。这与西欧封建主进行的八次侵略性的十字军东征有一定关系。它一方面造成了经济、文化的重大破坏,另一方面也打开了西欧入走向阿拉伯的大门。

翻译热潮促进阿拉伯炼金术的西传

我们知道,阿拉伯人曾是古希腊学术文献的主要保存者。从阿拉伯人那里学习古希腊文化已为欧洲所关注,在欧洲迅速形成热潮。当然,阿拉伯学术也是欧洲入学习和研究的对象。人们所要做的工作,首先是把阿拉伯文的文献翻译成当时欧洲通用的拉丁文。

那时,欧洲人懂得阿拉伯文的不多,人们就在西班牙设立翻译学校,专门培养这方面人才,出现了翻译热潮。正是在这样大量翻译基础上,阿拉伯的炼金术也被先后介绍到西欧。

1144年,英国人罗伯特翻译出版了阿拉伯人所写的《炼金木的内容》一书。阿拉伯的炼金家贾伯和拉泽的著作,先后也被译成拉丁文。及至1350年,以拉丁文出现的炼金术作品已达七十余种。由此,欧洲的炼金术得以形成和发展。

统治阶级追求金钱推动炼金术

当阿拉伯的炼金术传到欧洲之后,也正是西欧商品经济进一步之时,实物地租已普通地向货币地租转化发展,统治阶级发财聚富、追求金钱的欲望更为炽热,黄金又是金钱最高贵的象征,而炼金术之目的也无非如此,由此也正中欧洲封建统治阶级的下怀,阿拉伯炼金术传到欧洲后,自然就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支持、利用。

当时,英王亨利六世豢养的炼金术士多达三千余人。他们在宫廷和教堂中升起炉火,驱使炼金术士日夜守候在炉旁,满身油污,汗流浃背地为他们炼制黄金服务。

炼金术同宗教的密切关系

正如中国炼丹术是道教的道士们的工作,阿拉伯炼金术是回教徒的工作一样,欧洲炼金术乃是寺院中僧侣们的工作。炼金术同宗教所以有如此密切的关系,恐怕出自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即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中,僧侣是一个受过教育的有闲阶层,而宗教的神学自然观又同炼金术的指导思想同源。

炼金术实际上与宗教有密切的联系。由此,我们不难想象,欧洲炼金术在理论上不会有什么新东西,他们相信基本金属通过亡和复活的程序可以变成高贵金属。他们认为金属的产生是硫磺的雄性本质和水银的雌性本质相互结合所致,从而把硫磺和水银提高到万物之本质的地位。

神秘的"哲人石"与炼金术符号

在炼金术士看来,汞是一切金属的本原,硫为一切可燃物所共有,二者结化可得各种金属,而金、银则含有最纯粹的汞和硫。普通金属与金银的不同,在于所含硫汞的比例和纯度不同,因此只要借助"哲人石",就可以把金属中的下贱成分清除掉,使它达到完善的本质,进而转变为金银。可见,问题倒是如何制出"哲人石"。

由于要追求点化金、银,因此炼金术士对于他们的方术严格保守机密。正因为这样,在欧洲炼金术著作中,常常用一些令人费解的隐语、比喻和符号,叙说他们所用的原料和进行的化学反应。下面摘其数例,以兹说明炼金术所用符号的神秘性。

砷的发现者、炼金家、僧侣--马格努斯

与中国和阿拉伯炼丹家、炼金家不同,欧洲炼金家很少兼攻医药,主要人物都是僧侣,以炼金为其重要活动内容。因为教会是炼金术的集中活动场所,而高级僧侣掌握着炼金术的技术秘密。

砷的发现者、德国人马格努斯,既是一位僧侣,同时又是一位炼金家,他写有不少神学和炼金著作。他在《炼金术》著作一书中,与传统炼金术士的看法不同,他用试验的方法证明,炼出的金尽管能在火中烧几次,但终于会烧掉化为灰烬。

马格努斯把炼金术称之?quot;天才与火的卑下的结合。"他本人曾长期从事这方面的实验,记载过明矾、铅丹、砒石、酒石等物质的变化,还描述了蒸馏甑等设备。

欧洲炼金术的代表人物--罗哲·培根

在欧洲炼金术的代表人物中不能不提到英国人罗哲·培根。他的关于炼金术的著作有十八本之多,以《炼金术原理》为最重要。他既求教于阿拉伯人的著作,又从被僧侣进一步歪曲了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中寻找理论基础。

罗哲·培根接受了亚里士多德的土、火、水、风四元素说及原性说,认为"炼金术是叙述制备某些灵药的科学,当这些灵药投在金属或不完备物上时,能立刻使后者变成完美物。"这里所指的"灵药"也就是"哲人石"。他所说的"完美物"则是指的金、银,当时认为只有金银才"具备有完美的品质"。

培根认为汞、硫是原始物,汞是金属之父,硫为金属之母,黄金则由纯汞和纯硫所制成。他把炼金术又分为理论的和实践的两种:理论炼金术研究金属和矿物成分、起源及其他变化等;而实践炼金术则介绍金属制备、净化及各种颜料的制造。

炼金术的功过--无心插柳柳成荫

在欧洲,中世纪的一些炼金术士用骗人的伪造来冒充真金,更多的炼金家则从虚假的可能性出发进行徒劳无益的操作,浪费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然而,这种从谬误的目的出发进行的操作,毕竟又是一种实际活动,是一种盲目的要变革现实、变革物质的活动。

尽管欧洲炼金术有其荒诞的一面,但一些炼金术士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确也完成不少化学转变,积累了某些化学知论积累了一些实验方法与手段,因此对炼金术功过应予正确评价,既不能一切否定,又不能一切肯定。

葡萄园的故事--炼金术是化学的原始形式

科学方法的先驱,被马克思、恩格斯誉为"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十六世纪英国哲人弗兰西斯·培根曾经就炼金术对科学的贡献做出了一个公正合理的评价。他说:

"炼金术可比喻《伊索寓言》里的一位老人,当他快要去的时候,他告诉他的儿子们,说他在葡萄园里已埋下许多黄金留给他们。儿子们把葡萄树四周的泥土都挖松了,并没有发现金子。

可是,树根四旁的青苔和乱草被他们这样除去了,结果第二年长成满园的好葡萄。同样,炼金术士寻找黄金的苦心毅力,己使他们的后人获得许多有用的发明和有益的实验,并且间接促使化学走上光明的大路。"

正因为如此,恩格斯把炼金术称之为化学的原始形式,这种评价是十分科学的。

西方传统的炼金术士们炼得到底是黄金还是不药呢?

西方的炼金术

早期的炼金术者的生活时代是从公元一世纪到五世纪。西方最早的炼金术著作是伪托德谟克里特的名字写的(约公元 100年 )。西方炼金术认为 金属 都是活的有机体,逐渐发展成为十全十美的 黄金 。这种发展可加以促进 或者用人工仿造。所采取的手段是把黄金的形式或者灵魂隔离开来,使其转入贱金属;这样贱金属就会具有黄金的形式或特征。金属的灵魂或形式被看作是一种灵气,主要是表现在金属的颜色上。因此贱金属的表面镀上金银就被当作是炼金术者所促成的转化。

炼金术者所采用的一个相当普遍的方法是把四种贱金属铜、锡、铅、 铁 熔合,获得一种类似 合金 的物质。然后使这种合金表面变白,这样就赋给它一种银的灵气或者形式。接着再给它加进一点金子作为种籽或发酵剂使全部合金变为黄金。最后再加一道手续,或者把表面一层的贱金属蚀刻掉,留下一个黄金的表面,或者用硫磺水把合金泡过,使它看上去有点象青铜那样,这样转变就完成了。

另一种为早期炼金术者加以广泛传播的思想,是一种更原始的观念,即金属是两性生殖的产物,金属本身就有雌雄之分。这种观念在 伊斯兰教 和中古炼金术里的地位比较重要。

自公元12世纪起, 基督教 盛行的西方开始翻译阿拉伯和 希腊 著作,包括炼金术文献。希腊炼金术对欧洲的影响远不及经过了系统化的阿拉伯炼金术所产生的影响。炼制黄金是欧洲炼金术的主要目标。欧洲学者根据伊斯兰炼金术的理论,作了大量实验。虽然不可能成功,但为化学的发展与出现积累了大量知识。

伊斯兰的炼金术

伊斯兰炼金术体现了一种关于本质的 哲学 ,它与古希腊赫尔墨斯的哲学和中国的炼金术,以及关于矿物和金属转变成金的特殊原理都有密切的关系。伊斯兰教历史上,穆斯林学者对炼金术的效能长期争论不休。正统的宗教学者大多反对炼金术,而多数自然学科的学者,尽管他们也不相信一般金属能变成黄金,却接受了炼金术的基本观点。著名的伊斯兰医学家 伊本·西那 在他的《 治疗书 》中关于金属构成的学说,便是以炼金术的理论为基础。

穆斯林最早的炼金术者是倭麦亚王子 哈立德·伊本·叶基德 。8世纪初,炼金术甚为流行,其代表人物是 贾比尔·伊本·哈扬 。他的著作《 七十本书 》和《 平衡书 》,被视为伊斯兰炼金术的基础理论著作,是用阿拉伯文写成的关于炼金术最重要的文献。穆斯林医生兼炼金术 拉齐 被誉为将炼金术发展为古代化学的奠基人。

中国的炼金术

炼金术在中国古代叫 炼丹术 。

中国 在 秦始皇 统一六国之后,曾派人到海上求仙人不之药。 汉武帝 本人就热衷于神仙和长生不之药。到了东汉炼丹术得到发展,出现了著名的炼丹术家魏伯阳,著书《周易参同契》以阐明长生不之说。继后,晋代炼丹家 陶弘景 著《 真诰 》。到了唐代,炼丹术跟 道教 结合起来而进入全盛时期,这时炼丹术家 孙思邈 ,著作《 丹房诀要 》。这些炼丹术著作都有不少化学知识,据统计共有化学药物六十多种,还有许多关于化学变化的记载。

炼金术常被人认为是“伪科学”,因为它那把普通金属变成黄金的实验显得如此荒谬,而它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好奇心与关注,似乎也仅限于对化学发展的一点点贡献。这种误解的产生,主要原于炼金术士一向对他们期望通过炼金术达到“启悟”的目的故意隐瞒并讳莫如深。实际上,炼金术隐含的深奥哲学思想在于,普通金属在于尚末提高知觉意识的“自我”,而黄金因其不易腐败与永远闪光的自然特性,代表精神转换的“自性”,炼金术的试验过程即为人剔出人们日常实践中的“渣泽”,使人进入净化的精神境界。

炼金术关于个体的人可以不通过宗教的“媒介”提升自身精神意识的理念,遭到了中世纪教会的无情抨击,并将其视为异端邪说与巫术,使炼金术士不得不用象徵符号来代表炼金术的物质转化过程。但是,炼金术不仅仅是这样内在精神转化的象征过程,而是切切实实提供了进行物质与精神转化的“修炼”方法。炼金术士期望将普通金术变成“点金石”(已称为点金药等),以次验证点金石的力量与本质,而不是只把它看作物质转化的媒介。对于炼金术士而言,从开始阶段到最后的“启悟”这一漫长的旅程,称为“伟大的工作”-物质与精神闲的相互依存与协调统一。

据说,炼金术最早启始于古埃及,但其深奥的哲学思想由于古希腊、阿拉伯、印度与中国炼金术的发展密切相关。12世纪,英国人罗伯特。切斯特将阿拉伯炼金术著作《炼金术之合成物》翻译成拉丁文后,炼金术开始在西欧逐渐兴起。上诉著作中阐明,炼金术隐含的理念起源于古代人的世界观,即世间包括人内在内的一切,均是由一种非物质的“原始物质”创造出来的,这种“原始物质”就是构成宇宙的神奇四大元素-土、火、空气与水。因为这四大要素之间可以互相转换,所以其它任何物质基于这种法则都理所当然的可以互相转换。而且,按照此世界观的逻辑,已经转换过的物质还可变回“原始物质”。反之,“原始物质”也可以其它不同的物质形式再出现。

在中世纪的炼金术著作中,对炼金术操作过程之叙诉常常使人感到晦涩难懂,而且夹杂了许多抽象的,含义不清的象徵符号,导致许多学者从中看出了炼金术士公然蔑视常规的理论逻辑,认为依靠自己的灵感与知觉就能指引自己通向“启悟”之路,而大多数评论者却愤怒的大骂这些令人费解的著作是“冒牌货”。不管怎样,有一点很明确,那就是炼金术士是用“原始物质”开始进行他们的“伟大工作”的,但这种“原始物质”要靠他们自己去“开采”,一般为某种“石头”的样子(不是“点金石”)。然后将“石头”研磨成粉末,加入被称为“干水”的“第一中媒介”,或者用“无火焰之火”,按某些炼金术士之说,这是从酒石中提炼出的物质。他们将这两种物质混合成的混合物用春天的雨露润湿,放入密封的容器或“哲人之蛋”内,即开始持续不断的开始加热,加热的过程十分漫长。

在“孵化”的过程中,在“原始物质”之内的两中“法策”,通常用硫磺(红的、阳性、太阳、热能量)与汞(白色、阴性、月亮、冷能量)作为象征进行搏杀,最后二者“两败俱伤”腐化成黑色的物质,这就是炼金术中的第一阶段“变黑”。到了第二阶段,黑色的物质又变成了彩虹的颜色(有时形容唯孔雀尾色或珍珠色),然后变成白色,即“变银”阶段。这时,代表“原始物质”的两种“法则”成为了一种新的形态-“红国王”(硫磺或智慧),它脱胎自“白王后”(水银或白玫瑰)的“子宫”。“国王”与“王后”载火之恋中交欢,形成完美的统一体-点金石,这是将普通金属变为黄金的催化剂,亦为打开“启悟“之门的钥匙。

对炼金术士而言,不断矫正从事这一“伟大工作”的动机,并加深对“修炼”过程实质的理解是关键的问题。如果仅仅将注意力集中在炼金术中物质的化学变化上,毫无疑问十之有九要失败。而且,那些追求“贪欲”的炼金术士,其结果正如书中所诉:“得到了也将烟消云散。”因此,炼金术士们应当报有这样的目的“认识本性与它的走向,并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逐渐接近造物主。”。

炼金术士最初需要“开采”的“石头”,象征人们期冀于找到自身精神实质的强烈愿望,即炼金术士的术语“被动原则”,而“第一中媒介”则代表“被动原则”,这时我们大多数人在生活中不易发现的内在力量,但它是潜在的精神力量成长的依托。一旦通过冥想的方式,与自身的主动与被动的原则得以沟通,这一矛盾的冤家必然发生征战。由于被动原则一向是通过愿望来达成自己的要求,所以被动原则不易征服。之后,按神秘学家的话来说,灵魂即将度过黑暗的夜晚,主动原则和被动原则似乎都已被消灭且不复存在,人即感到孤独失望并有被抛弃感觉。一旦摆脱这种绝望的状态,随之而来的就是彩虹般灿烂的清晨,为此需要用爱而不是力量使这两种原则结为为一体,即“红国王”与“白王后”之联姻,他们的后裔将诞生与水与精神之中。

那么,在这些象征符号中隐含的精神修炼的方法又是啥那?许多炼金术士采取的方式就是在冥想的过程中,将意念集中与炼金术的象徵符号,然后按炼金术的几个阶段一级级进展。但在中国炼金术著作《金花之秘》中,有时人们看到了这种冥想方式的细节。按该书中所诉,在冥想修炼的时候,想象物质力量集中与人体脐下穴位,随之降生发出无穷的热量,再(象徵性的)通过“沸点”上升,象飞雪一样达到“顶峰”,即创造力之颠。

不管炼金术士的语言是离奇有趣还是晦涩难懂,但也许有一些炼金术士确实将“红国王”与“白王后”结合称为了一个统一体,即实现了把普通金属变为纯金的目的,达到了伟大的精神自性启悟。

炼金术的各地简史

炼金术的终极成品是“贤者之石”,又名“点金石”。

贤者之石是一个神话般的物质──西方炼金术长期以来的圣杯──被认为能拿来将一般非贵重金属变成黄金、或制造能让人长生不老的万能药,贤者之石更能医治百病。其他的称号还有哲学家之石,天上的石头,红药液,第五元素等等。由于炼金术师们对这种物质的不懈追求,它也被赋予了大奇迹、伟大的创造等等称号。有些时候,这些称号也同时用来称谓那些贤者之石的制造者,以此来形象地表现他们居于炼金术的顶点。

法国炼金术士尼古拉?弗拉梅尔对贤者之石的研究使他闻名于世。

如果对炼金术感兴趣的话,推荐阅读《尼古拉的遗嘱》这本书,配有彩图,介绍详细,浅显易懂。

黄金是怎样冶炼出来的?

众所周知,炼金术起源于埃及,最初是有人试图将贱金属伪造成贵金属,比如将铜和锌制成合金可以在外观和硬度上很接近黄金。

后来这种技术逐步发展成为一门学科,因为可能得到物质的转换,竟获得了神的地位,于是炼金术诞生了。

埃及人留给炼金术最重要的东西是《翠玉录》(Emerald Tablet),是刻在一块翡翠石板上的最早的炼金术典籍 希腊时期对炼金术最大的贡献,就是炼金术的哲学化。

古希腊著名的雅典学派在公元前4世纪左右建立了一套自然科学哲学体系,其代表人物有著名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在这一时间对炼金术影响深远的“元素论”正式确立,即世间万物由四种元素组成:气、水、土、火;其中每种元素都代表四种基本特性(燥、湿、冷、热)中两种特性的组合。土=燥+冷;水=湿+冷;气=湿+热;火=燥+热。

这种思想为炼金术的物质转化理论提供了理论依据,可以说炼金术的主要思想就来源于这一时代。

这一时期实践炼金术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大约公元1世纪,在亚历山大的炼金术士已经基本确立了炼金术实践的基本步骤:

原料—(黑化)→物质—(转化)→产物

这就是后来炼金术“理解、分解、再构筑”思想的原型。

同时炼金术士们还提到了通过在“转化”中加入“种子”来完成转化的构想,我们认为这就是最早对“贤者之石”的追求。

但此时的“种子”和“贤者之石”的区别在于,炼金术士认为得到不同的产物需要不同的“种子”,比如得到黄金需要“黄金种子”,还没有产生一种“万能物质”的思想。

这个时代另一件对炼金术意义深远的改变就是炼金术符号的出现,这直接导致了庞杂的炼金术公式一定程度上的简化,同时也为炼成阵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通常采用的炼金术符号最早是直接使用的占星术符号,如用太阳代表黄金,月亮代表银,后来又对其稍作改变,比如水银的蒸馏就是将水星的符号和蒸馏的符号结合,但不同的炼金术士通常使用不同的符号体系,使得炼金术符号曾一度混乱,直至近代化学确立,用化学符号替代了炼金术符号。

这一时期炼金术的成果主要用于制造合金和染料,这一时期制造的合金已经能在外观上与真金极其接近,以至于阿基米德为了鉴定叙拉古国王希耶隆二世金皇冠的真伪而发现了浮力定律。 炼金术:Alchemie 这个拉丁文单词就来源于阿拉伯语。更早的词源,很多人相信来自希伯来语的词组:Ki mi-Jah 意思是:上帝的启示。

西方世界在经历了短暂的文化繁荣之后,希腊衰落了。随着罗马的崛起,炼金术士不再具有之前的那种自由开放的研究气氛,以至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处于停滞状态。

大约公元7世纪,阿拉伯世界崛起,并在接下来的300年内迅速攻灭了波斯,击败拜占庭,占领西班牙,俨然成了站在欧洲东方的强敌。

关于阿拉伯炼金术的起源,公认的第一个大师是大马士革的王子哈立德·伊本·亚连德(Khalid ibn Yazid)。这位王子大约生活在在公元7世纪中叶。历史记载哈立德王子是从一本名为《智者克拉索斯之书》开始炼金术的学习的。有趣的是,这位王子公认的老师却是一位拜占庭的基督教僧侣。从这个传说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阿拉伯世界的炼金术是由西方的基督教世界传入的。

大约在公元9世纪,扎比尔·伊本·海扬(Gabir ibn Hayyan)出现在阿拉伯炼金术大师名录中。史学界也存有争议,究竟是一位扎比尔,还是数位扎比尔(在传说中合为一人)共同带来了炼金术史上最深远的变革。从他(或者他们)开始,炼金术正式由一门“技术”变为一门“学问”。

扎比尔是伊斯兰教什叶派的一支——伊斯梅伊派(Ismailiya)的传人,这一派最大的特点就是坚信在世间经典中,存在着“真理背后的真理”。

扎比尔留下了炼金术历史上第一批传世的炼金术著作:《七十论》、《中和论》、《论同情》等。在这些著作中,我们终于发现上一讲提到过的那些希腊先哲的思想是怎样影响了炼金术的发展。在这些著作中,扎比尔详细地阐述了四态(冷热干湿)和四大元素(气水土火)的理论,并将其作为炼金术的基础理论。在继承希腊哲学思想的同时,扎比尔提出了炼金术中的“硫-汞”理论,认为世间一切金属都是由硫磺和水银组成的,只是因为组成的比例不同。通过炼金术调整金属中硫磺和水银的比例,就可以使之发生“嬗变”而由贱金属(铅)得到贵金属(金)。

扎比尔的著作中还屡次提到了“唯一之物”——“炼金药”或者叫“万用灵药”,具有诱发嬗变的能力。他同时叙述道:“世间万物皆来自哪个共同的源头,‘唯一之物’,又都能还原到那‘唯一之物’之中……”。“一即是全,全即为一”炼金术的箴言展示了宇宙的法则,这说明炼金术士已经由对黄金的追求转为了对宇宙的探索。

扎比尔还试图通过整理物质的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所以扎比尔又被后人称为:“化学之父”。

阿拉伯还有一位炼金术大师,虽然他更多的是一名医生,不过这使得他可以将生物学材料,比如草药和动物组织引入炼金术。他就是阿尔·拉齐(Ar-Razi)。他著有《秘密中的秘密》一书,继承了扎比尔的炼金术理论。从这部书中我们得知最晚在公元10世纪初,炼金术已经有一套自己专用的仪器和工具。他详细阐述了物质在炼金术中的转变过程,论述了在“嬗变”中加入炼金药是成败的关键之举。但可惜这位拉齐在历史上的记载实在太少,我们不能对他有更深入的了解了。 这一时期的早期,在西班牙,这个被阿拉伯人占领的基督教国家,处于阿拉伯和基督教夹缝中的犹太人开始了第一批翻译工作,不过由于他们并不是炼金术士,也不甚精通拉丁文,所以当时翻译的诸如《七十论》这样的着作的译文晦涩难懂,甚至完全失义。后来,基督教世界的一些学者开始接触炼金术,才正式宣告了炼金术欧洲时期的开启。

这第一位贤者就是大阿尔伯特(Albertus Mangus)(1193~1280),他一生留下了大约30部炼金术着作。他继承了扎比尔的硫-汞理论,同时提出了他的炼金术步骤:第一步是要“消灭特征”,将金属还原回纯粹的硫和汞,然后挖掘金属的潜力,使之重新融合,就得到了新的金属。在他的着作中,我们还找到了这样一段话:“但愿我们能得到那块既不能被火烧毁也不会腐坏的石头吧,然后我们将摆脱所有的恐惧。”这,就是“贤者之石”最早的书面记述。

接下来的第二位贤者是大阿尔伯特的学生,托马斯·冯·阿奎那(Thomas von Aquinas)(1225~1274),他继承了大阿尔伯特的思想,同时他认为水银是炼金术的“精神”,是纯粹的物质,从他开始,汞一直在炼金术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留下的炼金术着作最著名的是《论物种的多样性》,当然,这里的“物种”指的是“物质的种类”,而不是生物上的“物种”的意思。同时他还留下了两部神学着作《神学大全》和《旭日初升》。可正是由于这两部着作,在他后第3年,也就是1277年,教皇宣布其为“异端”。因为所有人都相信,在他的着作中隐藏着“真理背后的真理”。

这第三位贤者,是罗杰·培根(Roger Bacon)(1214~1292),他的着作有《大着作》、《小着作》和《第三着作》。有人说他是欧洲自然哲学的先驱,因为他的主张是:任何学说都要有理论研究作为指导,再加上实践操作进行验证。他同时将这种思想引入炼金术,并宣称:“炼金术是诸多认识世界的方法之一。”正因为此,同样在1277年,教皇宣布其为巫师和“异端”,并判处入狱14年。

第四位贤者,是阿诺德·冯·威兰诺瓦(Arnaldus von Villanova)(1240~1311),着有《哲人的玫瑰园》。就像拉齐一样,威兰诺瓦更多的是一个医生。他认为就像人在四液不平衡时就会生病一样,贱金属就是由于四大元素和硫汞不平衡导致的一种病态现象,所以只需要平衡金属中的四大元素和硫汞的比例,就可以将其“治愈”,成为“健康”的贵金属。

最后一位先贤,是雷蒙德斯·卢勒(Raimundus Lullus)(1235~1316),他的着作是《大自然的奥秘之书:第五元素》。理论上炼金术只承认四大元素,所以这里的“第五元素”就是贤者之石。同时卢勒也是第一个试图将卡巴拉(Cabbala)引入炼金术理论的人,但是我们知道这一融合还要推迟到几百年以后才最终完成。

弗拉梅尔的炼金术——哲人石

尼古拉斯·弗拉梅尔(Nicolas Flamel)(1330~1417?)

他是唯一一个历史明确记载练成了哲人石的炼金术士。

1382年是奇迹发生的一年。1月17日中午,基于贤者之石的“汞——银”转化成功;4月25日下午5时,“汞——金”转化成功。

后来的故事就是弗拉梅尔成为世人皆知的一夜暴富。他先后捐建了14所医院,3所礼拜堂,7所教堂及其墓地,以及圣婴公墓那著名的壁画。

1417年3月,弗拉梅尔的葬礼举行。

1719年,保罗的书《土耳其之旅》在巴黎出版。其中一段他碰见一个奇怪的土耳其人,他对保罗说:“你真得相信他已经了吗?不,我的朋友,尼古拉斯·弗拉梅尔还活着。无论是他还是他的妻子,都还不曾尝到亡的滋味。”

1761年,塞缪在巴黎歌剧院的拱门下看到了弗拉梅尔夫妇。

1929年,在巴黎,路易·保威尔讲道一个酷似弗拉梅尔的老人。

这就是尼古拉斯·弗拉梅尔和贤者之石的故事。 这是中世纪的结束之时,从佛罗伦萨开始了一场席卷整个欧洲的思想变革:文艺复兴。文艺复兴颠覆了天主教告诉大家的世界,于是哲人们不得不寻求其它的途径来寻求世界的解释。一些人复兴了一度遭受封禁的亚里士多德主义——自然哲学主义,就像罗杰·培根宣扬的一样——另一些人开始试图重构柏拉图的思想,并由此产生了新柏拉图主义——形而上学和神秘主义的共同开端。

转回炼金术领域,这一思想上分歧也深刻地影响了炼金术的发展方向,我恐怕是由于赫尔墨斯主义和新柏拉图主义的气味相投,因而“赫尔墨斯的学说”——炼金术更多的接受了新柏拉图主义的影响。

几乎是在同时,犹太神秘主义的思想也开始进一步地渗透到了炼金术当中,尤以卡巴拉的传入为标志。炼金术士们开始利用卡巴拉的教义来理解世界。构建世界的卡巴拉之树,或者生命之树,被认为是上帝炼成世间万物的基石。

这一影响在炼金术士中最著名的表现者,就是人们所说的帕拉塞尔苏斯(Paracelsus)。原名菲利普斯·奥里欧勒斯·德奥弗拉斯特·博姆巴斯茨·冯·霍恩海姆(Philippus Aureolus Theophrastus Bombastus von Hohenheim)(1493~1541)。我不得不说这一个霍恩海姆有极端的自恋倾向。他给自己起得外号——帕拉塞尔苏斯——如果拆开来就是Para Celsus,意为“超越塞尔苏斯”,而塞尔苏斯是一位著名的古罗马医学着作家。霍恩海姆如同他的前辈拉齐和威兰诺瓦一样,同时是一个医生,我恐怕是因为当时解剖学的发展使得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四液平衡理论”越来越站不住脚,于是帕拉塞尔苏斯在医学上抛弃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而这种抛弃同样延伸到了他的炼金术研究中,他放弃了亚里士多德主义而去坚决捍卫赫尔墨斯神秘主义和新柏拉图主义,他相信世间万物都具有灵魂,而最高的灵魂是整个宇宙。他在炼金术领域的成就,主要在于他对“硫-汞”体系的发展,他在这一体系中加入了一个新的元素:盐。同时他还对他的“盐-硫-汞”体系做出了全新的定义:盐是肉体,硫是灵魂,汞是精神,这三基构成了世间万物。

很快,霍恩海姆的追随者出现了,他们更加坚定地推崇赫尔墨斯神秘主义和新柏拉图主义的思想。传言是一名叫做克里斯蒂安·罗森克罗伊茨(Christian Rosenkreutz)的德国修道士创建了这个被称为玫瑰十字会(Fraternity of the Rosy Cross)神秘组织,作为帕拉塞尔苏斯学派和赫尔墨斯主义的传承者的秘密社团,已知的成员有:佩特努斯·西弗瑞勒斯(Petrus Severinus),丹麦国王御医,着有《哲学医学的观念》;约瑟夫·迪歇纳(Joseph Duchesne),法国国王御医,着有《论古代哲学家的旧医药学原料》;利奥纳特·特恩内瑟尔·扎姆·特恩(Leonhardt Thurneysser zum Thurn),勃兰登堡选帝侯御医,着有《第五元素》;托马斯·蒂姆(Thomas Thymme),英国作家,着有《迪歇纳的化学医学和赫尔墨斯医学实践》;吉拉德·多恩(Gerad Dorn),德国炼金术士;琼·巴普提斯塔·梵·海尔蒙特(Joan Baptista van Helmont),炼金术士、医生,着有《医学的曙光》;巴西尔·瓦伦丁(Basil Valentine),炼金术士,着有《锑之凯旋车》、《十二把钥匙》……显然,我不知道这个名单还有多长,名单上的很多人选择了隐去自己的真名实姓,而冠以一个统一的名号:玫瑰十字会员(Rosicrucian)。

但是,同样还有一部分炼金术士仍然在坚持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这种坚持及其引发的炼金术士们对物质、对世界的思考,最终导致了一个伟大的炼金术时代的终结。 艾萨克·牛顿爵士(Sir Isaac Newton)(1643~1727)显然是人尽皆知的最典型的科学家的代表。恐怕牛顿对神秘学才有更深的追求,他有一句被世人选择性遗忘的名言:“我的一生,就是在为证明上帝的存在而工作。”

事实上,牛顿接触炼金术甚至比他接触科学还要早,他幼年就曾大量阅读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并对其元素论十分感兴趣,而众所周知亚里士多德的元素论就是炼金术的基础理论之一。在进入剑桥学习的时候,他的第一位导师就是一名炼金术士亨利·莫尔(Henry More,著有《灵魂不朽》)。

牛顿的手稿表明,它曾逐字逐句誊写和翻译了许多炼金术著作,同时还编辑了一份详细的,大约包含7000个名词的炼金术词汇表。在他的手稿中,他将他拉丁文名字Iasscus Neuutonus通过一种古老的换音造词法改写为Jeova Sanctus Unus,意为“神选之子”。

牛顿曾进行过大量的炼金术实验,其中包括参照瓦伦丁《锑之凯旋车》中的方法,成功制造出了一种被称为“星锑”的美丽晶体,并认为“这种星没有宝贵到包含贤者之石,但是其中隐藏着一种绝妙的药物”。

他观察炼金术坩埚中物质的运动,从炼金术的动力上,他认为之所以天体会具有引力这一奇妙的性质,正是因为我们的宇宙正是身处于上帝的巨大而奇妙的坩埚之中,炼金术就是推动我们世界运行的本源动力。换言之,如果没有牛顿对炼金术的研究,就没有万有引力,甚至我们可以说牛顿的科学成就只是他研究炼金术的副产品而已。

在牛顿之后,炼金术并未消亡,可是牛顿是最后一个对炼金术理论作出过贡献的炼金术士,所以我们称其为“最后一位贤者”。

罗伯特·波义耳(Robert Boyle)(1627~1691),牛顿在剑桥的导师兼同事,于1661年发表了《怀疑派化学家》。波义耳在本书中提出了新的元素论:只有那些不能用化学方法再分解的简单物质才是元素。这正是现在出现在我们的化学教材中关于元素的定义的最早版本。他同时还提出:“化学,为了完成其光荣而又庄严的使命,必须抛弃古代传统的思辨方法,而像物理学那样,立足于严密的实验基础之上。”这就完全去除了炼金术中的神秘学思想,而将自然哲学思想独立出来一门新的学科:近代化学。波义耳也由此被称为“近代化学之父”。

自此,炼金术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分裂,失去了自然哲学思想的炼金术从此完全被归为神秘学的范畴之内。 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席卷全世界,整个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拜金主义充斥着整个世界,上层社会的人们都陷入了对金钱无休无止的追求中,完全无暇顾及那些古老的文化。

炼金术似乎就要这场忙碌中被人们淡忘了。

但是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资本家们,或者说最早的那批拜金主义者的后代们,发现似乎这世界上存在着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于是一股说普遍的猎奇思想子在当时散播开来

在这一时期,为了满足这种猎奇思想,一些人开始寻求古老的,神秘的东西,来满足大众的好奇心。

美国人亚瑟·爱德华·韦特(Arthur Edward Waite)(1857~1942)便是这些人中最著名的一个。他翻译并创作了大量的神秘学著作,他向世人介绍了卡巴拉和犹太神秘主义,他还详细描述了玫瑰十字会,并将古代炼金术的一些著作翻译出来。当然,韦特为世人所知最重要的还是他将吉普赛人的占卜纸牌中融合了神秘主义的思想,并设计出了任何一个玩塔罗牌的人都不可能不知道的“韦特经典塔罗”。

于是如今的炼金术就扮演着这样一个角色:

无论是尼古拉斯·弗拉梅尔,还是牛顿的炼金术研究,就像失落的亚特兰蒂斯城或者UFO一样,都是猎奇者绝妙的谈资,以及小说家和**人经久不衰的赚钱法宝,不是么? 炼金术在中国古代叫炼丹术。中国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曾派人到海上求仙人不之药。汉武帝本人就热衷于神仙和长生不之药。到了东汉炼丹术得到发展,出现了著名的炼丹术家魏伯阳,著书《周易参同契》以阐明长生不之说。继后,晋代炼丹家陶弘景著《真诰》。到了唐代,炼丹术跟道教结合起来而进入全盛时期,这时炼丹术家孙思邈,著作《丹房诀要》。这些炼丹术著作都有不少化学知识,据统计共有化学药物六十多种,还有许多关于化学变化的记载。

黄金是人们最喜爱的金属。但很多人不知道,黄金在科学史上曾起到过重要的作用。

在自然界中,黄金通常呈单质状态存在,是人们最早认识的物质之一。它常与河沙混合在一起,或与岩石掺杂成块状。在世界各地都曾发现过金沙和天然金块,其中19世纪在澳大利亚发现的最大天然金块达214kg。

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用黄金来制作装饰品,后来又作为货币使用。至今,世界各国银行仍将黄金储备作为发行货币的基准之一,仍有许多人习惯将黄金看做是财富的象征,以佩戴黄金制成的首饰为荣。

由于黄金珍贵而稀少,古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有很多人希望通过某种方法,利用廉价金属制成黄金,由此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知识——炼金术。例如古希腊的炼金术士先把锡、铅、铜、铁等按一定比例熔合成黑色合金,在其中加入水银、砷或锑,使其变成白银色,然后再加入少量黄金“酵母”,并用硫黄水等“染媒剂”进行处理,最后合金呈现出金**,似乎就真的变成“黄金”了。

这是科学史上最令人惊叹的一幕。从公元前15世纪起直到公元17世纪大约3000多年间,无数炼金术士在自己家里或深山老林的烟熏火燎中,做了大量化学实验,为后人留下很多描述自然界各种物质特性的书籍。许多西方早期科学家包括牛顿在内,都是炼金术的忠实信奉者。

虽然最终没有炼出黄金,但炼金术的方法后来应用到制药和冶金方面,逐渐演变成西方近代化学。英语中“化学”(Chemistry)一词就来自于“炼金术”(alchemy),而“化学家”一词本来的含义则是药剂师,因为早期并没有化学家这个专门职业,都是由药剂师兼任的。

通过炼金术,人们逐渐形成了有关元素与化合物的概念,不仅发现了磷、砷等以前不知道的元素,而且制造出许多自然界原本没有的化合物,包括硝酸、盐酸和硫酸等。它们比以前人们所用醋酸的酸性要强得多,不需要高温及长时间的等待就可以把物质分解。人们逐渐明白了哪些东西可以分解成更简单的物质,哪些则不可以。到18世纪,以往人们一直以为是元素的空气被分离成氧和氮,水被分解成氢和氧,石灰石则被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在这一过程中,人们认识了越来越多的元素,最终建立起科学的元素学说和原子论。

直到20世纪人们才真正了解,黄金与其他元素一样,都是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它们之间的差别是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数目不同。现代科学家利用高速粒子轰击原子核,可以导致原子核发生嬗变,完全有可能用其他物质人工制造出黄金,实现古代炼金术士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