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巴比伦的文明成就

2.比较流行、知名、经典的足球背景音乐有哪些?

3.古巴比伦的详细介绍。

4.声音究竟是怎样影响人体?

5.《穿裤子的云》这首诗内容

6.四大文明古国的巴比伦到了现在是哪个国家?

巴别塔圣歌_巴别塔圣歌攻略

巴比伦

①巴比伦王国。西亚巴比伦尼亚南部奴隶制城邦。以巴比伦城为中心。公元前十九世纪中,阿摩列依人在此建国。史称古巴比伦王国(约公元前1894-前1595年)。其第六代国王汉穆拉比(约公元前1792-前1750年)先后征服其他城邦,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成为西亚古代奴隶制国家的典型。所颁《汉穆拉比法典》是古代西亚第一部成文法典。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特别是数学和天文学。汉穆拉比死后,逐渐衰弱,在公元前1595年为赫梯王国所灭。公元前626年,闪米特族的一支迦勒底人占领巴比伦,重建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626-前538年)。也叫迦勒底王国。公元前612年与米堤亚联军灭亚述,其疆域包括两河流域的大部、叙利亚、巴勒斯坦以至阿拉伯北部地区。公元前六世纪后半期,国势强盛。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多次发动对外战争,进行扩张。公元前586年,攻占耶路撒冷,灭犹太王国,其疆域包括两河流域大部,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等地。以后屡起,国势顿衰。公元前538年为波斯所灭。

世界最早的文明——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希腊语的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土地。)文明(又称两河文明)发源于底格里斯河(Tigris)和幼发拉底河(Euphrates)之间的流域——苏美尔(Sumer)地区(中下游地区)。美索不达亚是古巴比伦(Babylon)的所在,在今伊拉克(Iraq)共和国境内。

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250年是两河文明的鼎盛时期,《旧约全书》称其为"希纳国"(Land of Shinar)。两河沿岸因河水泛滥而积淀成肥沃土壤,史称"肥沃的新月地带"(南美的那个和"金三角"齐名的地区堪称"罪恶的新月地带")。由于两河不象尼罗河一样是定期泛滥的,所以确定时间就必须靠观测天象。住在下游的苏美人发明了太阳历,以月亮的阴晴圆缺作为计时标准,把一年划分为12个月,共354天,并发明闰月,放置与太阳历相差的11天。把一小时分成60分,以7天为一星期。还会分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和解一元二次方程,发明了10进位法和16进位法。他们把圆分为360度,并知道π近似于3。甚至会计算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及一些锥体的体积。

4000BC,苏美人最早发明了表意和指意符号的象形文字,因为这种文字大多刻在砖、石或黑色的玄武岩。泥板上,"起笔重而印痕较深",成尖劈形,形似木楔,所以被称为楔形文字。

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Hanging Gardens)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这座花园传说是当时的国王为公主而建的。

之后的尼罗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是在两河文明的促进下发展起来的。希腊人从那里学到了数学、物理学和哲学;犹太人从那里学到了神学,并将它传播于世;阿拉伯人从那里学到了建筑学,并以此教化了整个中世纪野蛮的欧洲。

大约在2000BC,阿摩利人建立了以巴比伦城为首都的巴比伦王国。1792BC,汉谟拉比(Hammurabi)即位,征服了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并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但不是最早的,最早的叫《乌尔纳木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共有282条,刻在一块高2.25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

689BC,巴比伦王国被亚述所灭。605BC新巴比伦王国灭掉了亚述。后来,神庙祭师集团当权,终于在538BC,被位于伊朗高原的波斯所灭。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便告结束。

《世代网》

古巴比伦的悲哀!

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希腊语:两河之间的地方)大约在公元前19世纪(中国夏朝的时候)就孕育了人类有史以来最早的文明——古巴比伦文明;这个地区由于没有天然的屏障,所以产生了古巴比伦多样化的文化发展趋势。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中间的地方叫“美索不达米亚”,意思就是“两河之间”。每年春天,高原地区的积雪融化,这两条河就在美索不达米亚泛滥成灾。特别是下游一带,地势低凹,几乎全被淹没。一个流传到今天的巴比伦神话,生动地反映了这种情形:一位巴比伦国王的祖先梦见他遇到了神仙。神告诉他,洪水就要淹没大地,来惩罚人类的罪恶。因为他一向对神十分虔诚,所以神要搭救他。这个人听从神的吩咐,造了一只方舟,把全家人都搬到舟上,还带了几只动物和一些。没过多久,乌云布满天空,黑暗笼罩了大地,狂风暴雨袭来,滔滔洪水淹没了一切生命,只有那只方舟在茫茫无边的水面上漂行。到了第七天,风住了,河水平静下来。这时候,方舟漂到一座山旁。舟上的人把动物放出方舟,将撒在山上,大地的生命重新开始了。人类许多民族的神话都受到巴比伦这个古老传说的影响。西方著名的挪亚方舟的故事也是从这个传说演变来的:一个叫挪亚的人按照上帝的命令造了一只方舟,全家人坐上去,躲过了水灾。当洪水退落的时候,挪亚放出一只鸽子。不久,鸽子衔着一片新拧下的橄榄叶子飞回来,使挪亚知道洪水已经退去,万物又恢复了生命。后来,西方人就把鸽子和橄榄枝作为和平的象征。

当然,无论是神仙还是和平鸽,都不能给人们带来真正的安宁和幸福。要战胜洪水,还得靠人们自己。巴比伦人在和洪水斗争中,学会了修堤筑坝,开渠造河。当洪水被制服以后,他们和埃及人一样,也享受到了河流定期泛滥的好处。泛滥的洪水带来大量淤泥,使两岸的土壤变得十分肥沃。再加上这里阳光强烈,水量充足,庄稼年年丰收。据说,小麦最早就是生长在巴比伦的。

住在巴比伦北面的亚述人十分强悍。公元前8世纪(中国已经进入春秋时代),亚述成为一个庞大的军事帝国。巴比伦被它征服了,叙利亚、腓尼基、巴勒斯坦、小亚细亚、埃及,也都先后归入它的版图。除了希腊和意大利,地中海沿岸几乎都被它占领了。亚述的首都叫尼尼微,那里修建了许多宏伟的宫殿。

公元前612年,居住在巴比伦的迦勒底人联合东边的米堤亚人进攻亚达。他们手执带血的长矛和盾牌冲进了尼尼微。全城居民遭到,甚至连儿童也不能幸免。亚述最后一代国王辛沙立希孔和他的宫殿一起被烧成灰烬。从此,这个庞大帝国连同它的首都就从地面上消失了。

底格里斯河边有两堆很大的荒丘,据说是尼尼微的遗址。1845年,英国人拉雅得在这里发掘出两座亚述王宫,发现了著名的带有双翼的人头牛身巨大雕像和许多精美的石版雕刻。后来他继续挖掘,三年中又挖出28座王宫大厅。但是,这里并不是尼尼微,而是亚述的另一个城市,叫卡拉。真正的尼尼微在卡拉以北六七十公里的地方。1849年,拉雅得在这里找到了西努基立王(公元前700多年)的大宫殿遗址。这座宫殿曾经遭到米堤亚人的焚毁。许多刻有图画和楔形文字的泥版还有大火烧过的痕迹。王宫的两间藏书室堆满刻有楔形文字的大大小小的泥版。最大的一块长3米,宽2米多,最小的还不到1寸长,只刻着一两行文字。这些泥版就是2500多年前亚述的图书,内容很丰富,包括历史、法律、宗教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过了几年,考古学家拉萨姆又发现了亚述巴尼拔王的王宫大殿和另一处王宫藏书室。藏书室内收藏的泥版文书上,刻有许多关于亚述和巴比伦的神话。亚述的宫殿是由成千上万的奴隶修建的,他们多半是亚述人在战争中掠夺来的俘虏。奴隶劳动的时候,有的带着锁链和脚镣,有的被铁索相互牢牢地系在一起。旁边还有手执武器的兵士监视着。反映这些场面的图画也被发掘出来了。在尼尼微发掘出来的大量文物,使我们能够清楚地了解亚述帝国兴衰的历史。

战胜了亚述的迦勒底人在巴比伦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为了和那个被亚述灭掉的古巴比伦王国区别开,人们把它叫做新巴比伦王国。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把首都巴比伦城建成一座堡垒般的城市。它的规模就是用今天的标准来看,也是非常壮观的。城市是方形的,每边长22.2公里。围绕城市的城墙大约有8.5米高,是用砖砌和油漆浇灌而成的。四匹马拉的战车可以在宽阔的城墙上奔驰。全城有100扇用铜做成的城门。城墙周围还有很深的护城河。幼发拉底河从城墙下流进来,穿城而过。巴比伦城里还有一座很大的皇宫,皇宫内修建了一个“空中花园”,被后世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国王尼布甲尼撒在位期间(公元前605-公元前562年),巴比伦的国力最为强大。他率兵攻打叙利亚,出兵巴勒斯坦,夺占耶路撒冷,灭掉犹太王国,强迫犹太人迁居巴比伦当奴隶,成为“巴比伦之囚”。在晚年,他还侵入埃及。在这几十年里,巴比伦城人口达到10多万,还有来自亚洲各地的商人,奴隶制经济有了很展。但是,在强盛的背后,已经埋伏了危机,被征服的外族人对巴比伦奴隶主的仇恨和反抗不断发生,本族的贫民和农民因破产沦为奴隶,加剧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奴隶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矛盾也越来越激烈。尼布甲尼撒死后,国内政局立即动荡起来,6年中8个国王被废,其中两个被杀。在东面,力量越来越强大的波斯帝国征服了巴比伦的盟邦米堤亚,对巴比伦形成了大军压境的局面。

巴比伦的奴隶主们忙于争权夺利,纵情享乐,他们以为他们的城墙是那样高大而坚固,谁也攻不破。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敌人会利用穿过城墙的幼发拉底河打进来。一天晚上,巴比伦的一个年轻王子正在举行狂欢宴会。波斯王居鲁士下令在幼发拉底河中修筑了一座水坝,把河水放到坝的一边去。他的军队从另一边放干水的河床中偷偷进到城里,未经交战就占领了巴比伦。据说,有一些巴比伦商人做了波斯人的内应。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538年(中国春秋末年)。

在仅88年的新巴比伦王国灭亡了。巴比伦的繁华,巴比伦的奇迹,巴比伦的高墙铜门和它的“空中花园”,都变成了一堆一堆的荒丘废土。巴比伦遗址从1899年开始逐渐发掘出来,使人们能够更准确地研究它的过去。但是,挖掘工作碰到了难题,地下水的冲击使古巴比伦城有完全被毁的危险。如何降低河水水位,成为许多国家的专家们研究的课题。

然而令人们始终忧虑不已的是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与文明相生相伴,战争也从来没有休止过。这块非常适合人类居住的土地据说就是《圣经》中伊甸园的原型地。然而,也许正是因为优越的地理位置,它也不断成为政治和战争的舞台。当巴格达已经成为这个世界上最为精妙绝伦的城市的时候,整个欧洲还处于蛮荒状态,这里曾是世界著名的大都市,一千零一夜的故乡,其科学、哲学和文学的成就是文明史上所罕见的。综观数千年来的两河流域兴衰史,哪一场战争不是对文明的破坏呢?

注:古巴比伦是对文明发源地的称谓;而美索布达米亚平原则是现今古巴比伦的位置。

古代两河流域历史时代。始於伊新 拉尔沙时期(约公元前2017~前1763),至古巴比伦第一王朝(约公元前1894~前1595)结束。公元前16世纪初,为赫梯人所灭。统治者为阿摩利人。

这一时代大奴隶制经济形式瓦解,青铜工具普遍使用,生产有?展;在此基础上,各城邦均制定法典;神庙地位下降;两河流域普遍塞姆化,苏美

尔人已融合於塞姆人。

历史概况

公元前21世纪下半叶,埃兰人灭乌尔第三王朝后,阿摩利人由西北乘虚而入,在苏美 尔建立伊新和拉尔沙两个国家,其创立者均为阿摩利人的氏族酋长。伊新和拉尔沙对峙达200余年。

公元前19世纪初,阿摩利人的阿姆纳努姆部落 在巴比伦摆脱伊新的控制,其首领苏木阿布建立巴比伦第一王朝。此时两河流域的主要城邦国家为亚述、马里、埃兰等。

巴比伦建立之初尚?弱小,但由於其位於两河流域商路的枢纽地?,境内水源丰富,土地肥沃, 政治和经济力量不断增强。第6代国王汉穆拉比在位时期(约公元前1792~前1750),先后征服伊新、乌鲁克、拉尔沙等国,并占据亚述南部,建立起从波斯湾至地中海沿岸的中央集权制奴隶制帝国,自称“世界四方之王”。

但汉穆拉比的统治并不巩固,其?承者萨姆苏伊卢纳在位时,两河流域南部发生起义, 内部也发生反债务奴役斗争,这导致了巴比伦第一王朝的衰微。公元前1595年,赫梯统治者穆尔西里斯一世最后将其灭亡。

政治制度

古巴比伦时代各城邦的政治制度与苏美尔阿卡德时代及乌尔第三王朝( 见乌尔)不同。汉穆拉比统一后,建立中央集权 的专制制度。国王独揽政治、军事、外交、司法和宗教等权力,直接任命中央和地方官吏。

大行政?设总督,在?大城市中任命被称为“沙卡那库” 的官员,小城市任命被称为“拉比亚努姆”的官员治理。有些城市(如西帕尔等)获得一定自治权,城市商人鉴督从富裕商人家族中选出,任期1年,负责税收、运河开凿、城墙修筑、公共仓库和码?的管理等。

汉穆拉比的对内政策基本是伊新 拉尔沙时期城邦政策的?续。统一?程中,汉穆拉比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远交近攻,灵活变动结盟关系,为统一两河流域总目标服务。

阶级关系与土地制度

古巴比伦社会分为三个等级:

1,阿维鲁,为全权自由民,上层是统治阶级,下层多是纳税、服兵役和徭役的自耕农和士兵。

2,穆什钦努,为依附於王室土地的无权自由民,古巴比伦时代还存在其他类似穆什钦努的依附阶层。

3,瓦尔都()和阿姆图(女奴)是奴隶阶级。

古巴比伦时代土地制度?为复杂。汉穆拉比时期王室占有的土地分为三类:

1,“供养(维持)宫廷之田”;以供职为条件所授份地;以纳赋税(纳贡)为条件所授份地。以供职为条件领有份地者包括士兵、官吏、塔木卡(商业代理人、高利贷者)等。士兵列都、巴依鲁以服军役而领有王室份地。其份地可由其成年儿子?承,但仍以服军役为条件;拒?或雇人代其服军役者处。

2,“纳贡人”;指领有大部分王室土地是以纳赋税(纳贡)为条件的份地的人,受王室的剥削和控制,其份地亦不得买卖、抵押或传於女?承人。

3,除王室土地外,古巴比伦社会还存在神庙土地、城市土地及私人土地。汉穆拉比法典和考古发现的契约文书及其他文献材料证明: 私有土地占相当数量,土地租佃和雇佣关系已普遍流行。地租一般是收成的1/2或1/3。果园、菜园的地租为收成的2/3。

360土地价值随灌溉用水的供应情况而异,有的供应灌溉用水的园圃地租高达收成的3/4。高利贷业甚为活跃,神庙和酒店同时经营高利贷业。高利贷业的活跃促进债务奴役制的发展。债奴被称为基萨图。在家庭和婚姻关系方面,还保存父权和夫权的家长制残余。父家长可将其妻或子女卖为奴隶或使之变为债奴,子女须为其父家长的他人子女抵命。债务奴役制的发展导致债务人的反抗。汉穆拉比之后即爆发了反债务奴役的斗争,导致国王发表解负令。这也是古巴比伦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古巴比伦祭司的特权

祭司是神庙的侍奉人员,负责主持祭祀活动、节庆典礼,念咒祈祷,占卜等。他们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国家一个最特殊的阶层。

美索不达米亚?大部分的神,都供在庙里。因此,美索不达米亚地?的庙宇也多得数不清。据统计,考古学家仅在苏美尔遗址就发掘出了3500座庙宇!

美索不达米亚人注重现世的祈福和享乐,建造神庙是为了祭祀诸神,保持和神的良好关系,以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所以,一国之中,庙宇往往是仅次於王宫的最好建筑。对修建神庙,各民族都舍得花大本钱。希罗多德在他著作中描述的巴比通天塔,就是最有代表性的神庙。

既然神庙多得数不清,祭司作为神庙的侍奉人员,数量自然惊人。他们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权势显赫。

在美索不达米亚,国家的王权受到三种限制:法律、贵族和祭司。其中以祭司最有势力。国王是神的代言人,其权力由神授予,而神的代表是祭司。在老百姓眼里,人君如果不从祭司手中获得权杖,就不能称之为名正言顺。祭司代表神授权给君王时,一般都有庄严隆重的仪式。在这种神权政治下,祭司拥有极大的特权。

而且,祭司是国家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他们控制和管理著神庙里的财富。由於宗教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美索不达米亚的神庙聚敛的财富无以数计。国王一般划拨一部分土地作为庙产,并指定?域献租纳税。对外战争如果获胜,战俘和战利品优先送达的地方就是神庙。加上国民竞相敬献的各类供品,神庙里不仅充满了食品、蔬菜、水果,而且拥有大量的金银财宝。祭司作为财富的管理者,他们出租土地、经营钱庄、参与商业活动,使神庙的财产不断增值。因此,祭司因神得财,因财得势,成为社会的特权阶级。

祭司多出於名门望族,职业是世袭的,其称号也代代相传。他们还往往是国家少数垄断了文化知识的人。在神庙开设的学校中,祭司既是校董,又是教师,通?教育对学生灌输宗教思想,因而也是垄断思想的阶层。

祭司也分不同的等级,高级祭司负责主持重大的祭祀活动,普通祭司按等级各司其责。比如卡鲁、那努负责领唱圣歌,尼撒库负责主持奠酒,那姆克负责清扫,巴努负责驱魔仪式。另外还有专门从事占卜和解释预兆的祭司,他们负责求神问吉、解梦看相、?星预卜等

②巴比伦城。西亚古城。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南部,濒幼发拉底河下游右岸(今伊拉克巴格达之南)。古巴比伦王国和新巴比伦王国先后在此建都,成为当时两河流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前四世纪末渐衰,至公元二世纪化为废墟。尼布甲尼撒二世统治时期建造的新巴比伦城,据近古发掘,有三道城墙环绕,**城墙长约12.2公里。主墙建有塔楼300多座,有浮雕56座。幼发拉底河上架设石墩桥梁。国王宫殿壮丽,建有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巴比伦城代表古代两河流域建筑艺术的高度水平。

古巴比伦的文明成就

古巴比伦(Ancient Babylon)文明位于今天的伊拉克一带,古巴比伦与古中国、古埃及、古印度一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古

巴比伦意即“神之门”。

古巴比伦狭义上指古巴比伦王国,广义上指古巴比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是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分古巴比伦王国和新巴比伦王国。本词条从广义上介绍古巴比伦,包括古、新巴比伦王国。古巴比伦王国是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奴隶制城邦,大致在当今的伊拉克共和国版图内,以巴比伦城为中心。公元前十九世纪中,由阿摩利人灭掉苏美尔人的乌尔第三王朝,建立了以巴比伦城为首都的古巴比伦王国。新巴比伦王国由迦勒底人建立,迦勒底人是闪米特人的一支。迦勒底人领袖那波帕拉萨灭掉统治两河流域的亚述帝国,建立新巴比伦王国。

古巴比伦文明简介

古巴比伦文明是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河流域文明还包括苏美尔文明、阿卡德文明、亚述等重要组成部分。 古巴比伦是人们已知的历史最悠久的古代东方国家之一。

古巴比伦王国.巴比伦最初不过是幼发拉底河边的一个不知名的小城市。在公元前2200年左右,来自叙利亚草原的闪族人的一支——阿摩利人攻占这座小城,建立了国家。骁勇善战,争强尚武的阿摩利人以此为中心,南征北讨,四处征战,最终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巴比伦王国,历史上称之为“古巴比伦王国”。阿摩利人也因此被称为巴比伦人。巴比伦人继承了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的文明成果,并发扬光大,把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发展到了顶峰。人们喜欢用“巴比伦”三个字来概括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足以表明巴比伦文明所创造的辉煌业绩和对世人所具有的魅力。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古巴比伦文明简史

1.古巴比伦王国

古巴比伦王国是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奴隶制城邦,大致在当今的伊拉克共和国版图内,以巴比伦城为中心。古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十九世纪中,阿摩利人灭掉苏美尔人的乌尔第三王朝,建立了以巴比伦城为首都的巴比伦王国。1792BC,第六代国王汉穆拉比(Hammurabi)(约公元前1792~前1750年)即位,征服了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成为西亚古代奴隶制国家的典型。史称古巴比伦王国(约公元前1894~前1595年)。所颁《汉穆拉比法典》是古代西亚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法典。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但不是最早的,最早的叫《乌尔纳木法典》。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特别是数学和天文学。汉穆拉比死后,帝国就瓦解了。王国先后受到赫梯人、加喜特人的入侵,直到公元前729年终于被亚述帝国吞并。

古巴比伦文明成就

1.巴比伦城与建筑成就

古巴比伦城垣雄伟、宫殿壮丽,充分显示了古代两河流域的建筑水平。尼布甲尼撒二世对巴比伦城进行入大模模建设,使巴比伦城成为当时世上最繁华的城市,也是中东最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巴比伦城以两道围墙围绕.外墙以外,还有一道注满了水的壕沟及一道土堤,城内的主干道中央以白色及玫瑰色石板铺成,另城有八个城门,其中的北门就是著名的伊丝达尔门,表面用青色琉璃砖装饰,砖上有许多公牛和神话中的怪物等浮雕。巴比伦城被建设得宏伟壮丽,直到100多年后,希腊历史学家,被称为“历史之父”的希罗多德来到巴比伦城时,仍称它为世界上最壮丽的城市。

幼发拉底河自北向南纵贯全城,城内的主要建筑埃萨吉纳大庙及所属的埃特梅兰基塔庙,高达91米,基座每边长91.4米,上有7层,每层都以不同色彩的釉砖砌成,塔顶有一座用釉砖建成、供奉玛克笃克神金像的神庙。据说,这就是《圣经》中耶和华变乱人们的语言,致使人们未能造成通天的巴别塔。城内古建筑精华之一的“女神门”,高12米、宽近20米,门墙镶嵌着形象生动的釉彩动物图案,还有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的“空中花园”,引人注目的人与狮子搏斗的石刻雕像。

被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亦称“悬苑”,它依偎在幼发拉底河畔,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4-前562年)曾以兴建宏伟的城市和宫殿建筑闻名于世,他在位时主持建造了这座名园。相传,他娶波斯国公主赛米拉米斯为妃。公主日夜思念花木繁茂的故土,郁郁寡欢。国王为取悦爱妃,即下令在都城巴比伦兴建了高达25米的花园。此园用立体叠园手法,在高高的平台上,分层重叠,层层遍植奇花异草,并埋设了灌溉用的水源和水管,花园由镶嵌着许多彩色狮子的高墙环绕。王妃见后大悦。因从远处望去,此园如悬空中,故又称“空中花园”。

为了发展旅游业,18年,伊拉克制定与实施了一项修建巴比伦遗址的,在遗址上仿建了部分城墙和建筑,在城内修建了博物馆,陈列出土的巴比伦文物,其中,犹以一块高逾2米的黑色闪绿岩石碑的复制品最为珍贵,石碑的上半部是镌刻太阳神将权标授予汉穆拉比情景的精致浮雕,下半部则为用楔形文字记载的《汉穆拉比法典》全文。这部由古巴比伦国王汉穆拉比(约公元前1792~前1750年)领导制定的世界第一部法典的石碑原件现保存在法国的卢浮宫博物馆。此外,伊拉克还在巴比伦遗址和巴格达市内仿古重建了宁马克神庙和空中花园,修葺一新古城的淡蓝色城墙高数丈,重现了这座古城昔日的风韵。

2.著名的空中花园

位置:位于幼发拉底河的东岸,距伊拉克的首都巴格达南约50公里。

巴比伦空中花园历史:古巴比伦王国在著名的国王汉谟拉比(公元前1792~1750)的统治下曾经繁荣一时。但是直到新巴比伦王朝,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才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人们相信传说中的空中花园是由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4年~562年)建造的。据传,尼布甲尼撒为了取悦于其在米底亚长大并对山景怀有深厚感情的王后或者是妃子而建造了空中花园。虽然对花园最详尽的记述是出自Berossus 和 Diodorus Siculus等希腊历史学家笔下, 但巴比伦的历史记录却对此事只字未提。尽管在尼布甲尼撒时期存留下的各种书写板上发现了对他的宫殿、巴比伦城以及巴比伦的城墙的种种描述,但这些书写板上却没有一处提到过空中花园。甚至那些对空中花园进行过详细描述的历史学家们也从没有亲眼目睹过它们。现代历史学家争论说:当亚力山大的士兵们到达了富饶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并看到了巴比伦时,他们深为(眼前的美景)所震撼。当他们后来回到崎岖不平的家乡时,带回了有关美索不达米亚的令人惊叹的花园和椰子树……、有关尼布甲尼撒的宫殿……以及有关巴别塔和金字型神塔的各种故事。是诗人和古代历史学家的想像力把这所有的元素混合在一起制造出了世界奇观之一。

直到二十世纪,围绕着空中花园的一些不解之谜才被揭示出来。在得到关于花园的地理位置、灌溉系统,和真正面目的最终结论之前,考古学家们仍在努力地收集足够的证据。与罗得斯岛巨像一样,考古学家至今都未能找到空中花园的遗迹,事实上,不少在自己著作中提到空中花园的古人也只是从别人口中听回来,并没有真的看过,到底空中花园是否纯粹是传说呢?

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当然从来都不是吊于空中,这个名字的由来纯粹是因为人们把原本除有“吊”之外,还有“突出”之意的希腊文“kremastos”及拉丁“pensilis”错误翻译所致。一般相信空中花园是由尼布甲尼撒(Nebuchadnezzar)王(公元前604-公元前562)为了安慰患上思乡病的王妃安美依迪丝(Amyitis)(又译阿米伊斯),仿照王妃在山上的故像而兴建了空中花园。空中花园在公元前600年建成,是一个四角椎体的建设,由沥青及砖块建成的建筑物以拱顶石柱支承着,台阶种有全年翠绿的树木,河水从空中花园旁边的人工河流下来,远看就仿似一座小山丘。巴比伦空中花园最令人称奇的地方是那个供水系统,因为巴比伦雨水不多,而空中花园的遗址相信亦远离Euphrates河,所以研究人员认为空中花园应有不少如图所示的输水设备,奴隶不停地推动连紧着齿轮的把手,把地下水运到最高一层的储水池,再经人工河流返回地面。另一个难题,是在保养方面,因为一般的建筑物,要长年抵受河水的侵蚀而不塌下是不可能的,由于米索不达米亚平原(Mesopotamianplain)没有太多石块,因此研究人员相信空中花园所用的砖块是与别不同,它们被加入了芦苇、沥青及瓦,更有文献指石块被加入了一层铅,以防止河水渗入地基。

3.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前1792年 - 前1750卢浮宫内的汉谟拉比法典年在位)颁布的一部法律,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典,产生于3800年前。法典全文用楔形文字铭刻,除序言和结语外,共有条文282条。包括诉讼手续、损害赔偿、租佃关系、债权债务、财产继承、对奴隶的处罚等。1901年在伊朗发现,为一个黑色的玄武岩圆柱,现存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圆柱上端有汉谟拉比从太阳神沙马什手中接过权杖的浮雕。

汉谟拉比法典将人分为三种等级:

1.有公民权的自由民 2.无公民权的自由民 3.奴隶: 王室奴隶,、自由民所属奴隶 、公民私人奴隶

巴比伦王国政治与社会

1.政治制度

古巴比伦时代各城邦的政治制度与苏美尔阿卡德时代及乌尔第三王朝不同。汉谟拉比统一后,建立中央集权 的专制制度。国王独揽政治、军事、外交、司法和宗教等权力,直接任命中央和地方官吏。 大行政区设总督,在较大城市中任命被称为“沙卡那库” 的官员,小城市任命被称为“拉比亚努姆”的官员治理。有些城市(如西帕尔等)获得一定自治权,城市商人鉴督从富裕商人家族中选出,任期1年,负责税收、运河开凿、城墙修筑、公共仓库和码头的管理等。 汉谟拉比的对内政策基本是伊新 拉尔沙时期城邦政策的延续。统一过程中,汉谟拉比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远交近攻,灵活变动结盟关系,为统一两河流域总目标服务。

2.阶级关系

古巴比伦社会分为三个等级: 1.阿维鲁,为全权自由民,上层是统治阶级,下层多是纳税、服兵役和徭役的自耕农和士兵。 2.穆什钦努,为依附于王室土地的无权自由民,古巴比伦时代还存在其他类似穆什钦努的依附阶层。 3.瓦尔都()和阿姆图(女奴)是奴隶阶级。

3.土地制度

汉穆拉比时期王室占有的土地分为三类: 1,“供养(维持)宫廷之田”;以供职为条件所授份地;以纳赋税(纳贡)为条件所授份地。以供职为条件领有份地者包括士兵、官吏、塔木卡(商业代理人、高利贷者)等。士兵列都、巴依鲁以服军役而领有王室份地。其份地可由其成年儿子继承,但仍以服军役为条件;拒绝或雇人代其服军役者处。 2,“纳贡人”;指领有大部分王室土地是以纳赋税(纳贡)为条件的份地的人,受王室的剥削和控制,其份地亦不得买卖、抵押或传于女继承人。 3,除王室土地外,古巴比伦社会还存在神庙土地、城市土地及私人土地。汉穆拉比法典和考古发现的契约文书及其他文献材料证明: 私有土地占相当数量,土地租佃和雇佣关系已普遍流行。地租一般是收成的1/2或1/3。果园、菜园的地租为收成的2/3。

土地价值随灌溉用水的供应情况而异,有的供应灌溉用水的园圃地租高达收成的3/4。高利贷业甚为活跃,神庙和酒店同时经营高利贷业。高利贷业的活跃促进债务奴役制的发展。债奴被称为基萨图。在家庭和婚姻关系方面,还保存父权和夫权的家长制残余。父家长可将其妻或子女卖为奴隶或使之变为债奴,子女须为其父家长的他人子女抵命。债务奴役制的发展导致债务人的反抗。汉穆拉比之后即爆发了反债务奴役的斗争,导致国王发表解负令。这也是古巴比伦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4.祭司阶级

祭司是神庙的侍奉人员,负责主持祭祀活动、节庆典礼,念咒祈祷,占卜等。他们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国家一个最特殊的阶层。 美索不达米亚大部分的神,都供在庙里。因此,美索不达米亚地的庙宇也多得数不清。据统计,考古学家仅在苏美尔遗址就发掘出了3500座庙宇! 美索不达米亚人注重现世的祈福和享乐,建造神庙是为了祭祀诸神,保持和神的良好关系,以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所以,一国之中,庙宇往往是仅次于王宫的最好建筑。对修建神庙,各民族都舍得花大本钱。希罗多德在他著作中描述的巴比通天塔,就是最有代表性的神庙。 既然神庙多得数不清,祭司作为神庙的侍奉人员,数量自然惊人。他们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权势显赫。 在美索不达米亚,国家的王权受到三种限制:法律、贵族和祭司。其中以祭司最有势力。国王是神的代言人,其权力由神授予,而神的代表是祭司。在老百姓眼里,人君如果不从祭司手中获得权杖,就不能称之为名正言顺。祭司代表神授权给君王时,一般都有庄严隆重的仪式。在这种神权政治下,祭司拥有极大的特权。而且,祭司是国家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他们控制和管理着神庙里的财富。由于宗教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美索不达米亚的神庙聚敛的财富无以数计。国王一般划拨一部分土地作为庙产,并指定区域献租纳税。对外战争如果获胜,战俘和战利品优先送达的地方就是神庙。加上国民竞相敬献的各类供品,神庙里不仅充满了食品、蔬菜、水果,而且拥有大量的金银财宝。祭司作为财富的管理者,他们出租土地、经营钱庄、参与商业活动,使神庙的财产不断增值。因此,祭司因神得财,因财得势,成为社会的特权阶级。

祭司多出于名门望族,职业是世袭的,其称号也代代相传。他们还往往是国家少数垄断了文化知识的人。在神庙开设的学校中,祭司既是校董,又是教师,通?教育对学生灌输宗教思想,因而也是垄断思想的阶层。

祭司也分不同的等级,高级祭司负责主持重大的祭祀活动,普通祭司按等级各司其责。比如卡鲁、那努负责领唱圣歌,尼撒库负责主持奠酒,那姆克负责清扫,巴努负责驱魔仪式。另外还有专门从事占卜和解释预兆的祭司,他们负责求神问吉、解梦看相、占星预卜等。

来源互联网

比较流行、知名、经典的足球背景音乐有哪些?

1、文字:楔形文字&泥板书。

2、法律:《汉谟拉比法典》,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

3、建筑奇迹:空中花园,巴别通天塔

4、历法:太阴历,在这部历法中,苏美尔人利用月亮阴晴圆缺的规律,把一年定为365天,划分为12个月,一昼夜分为12时,并第一次使用了闰月,而且设立7天为一周。

5、数学:掌握了分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方法,还知道如何解出一元二次方程。当然还有两项最重要的发明不能不提及,一项是十进位法及六十进位法的发明,另一项就是计算出了π 的值近似3。

扩展资料

古巴比伦王国(约公元前3500年左右-公元前729年)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大致在当今的伊拉克共和国版图内。距今约5000年左右,这里的人们建立了国家,到公元前18世纪,这里出现了古巴比伦王国。

“美索不达米亚”——《圣经》称为“伊甸园”,是古希腊语,意为“两条河中间的地方”,故又称为两河流域。“两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在这平原上发展了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几个城市,流传最早的史诗、神话、药典、农人历书等,是西方文明的摇篮之一。有空中花园,但都成废墟。

古巴比伦王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三大古国文明的意义并不在于时间的先后,而在于它们是现代文明的起源地。古巴比伦文明是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河流域文明还包括苏美尔文明、阿卡德文明、亚述等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资料:

古巴比伦王国-百度百科

古巴比伦的详细介绍。

2010是令人难忘的一年,2010世界杯是令人难忘的一届世界杯,2010世界杯音乐是最多最动人的。早在世界杯开始之前,一首欢欣鼓舞的《旗开得胜》已经传遍了大街小巷,这一首充满非洲元素与世界主义精神的舞曲,将世界杯第一次踏上非洲大地的生机盎然展现的淋漓尽致。人们都早已默认这一首歌是南非世界杯的官方主题曲。虽然后来横空杀出夏奇拉携《Waka Waka》夺走了世界杯主题曲的地位,仍不影响这一首旗开得胜在世界人民心中的认同感与受欢迎程度。

声音究竟是怎样影响人体?

想了解清楚的话最好去百度百科里面了解一下:

古巴比伦王国简介

1、古巴比伦王国

巴比伦最初不过是幼发拉底河边的一个不知名的小城市。约公元前1894年,来自叙利亚草原的闪米特民族的一支——阿摩利人雅赫茹茹姆(Iahrurum)部落在首领苏姆阿布带领下攻占这座小城,建立了国家。骁勇善战,争 汉谟拉比

强尚武的阿摩利人以此为中心,南征北讨,四处征战,最终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巴比伦王国,历史上称之为“古巴比伦王国”。阿摩利人也因此被称为巴比伦人。巴比伦人继承了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的文明成果,并发扬光大,把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发展到了顶峰。人们喜欢用“巴比伦”三个字来概括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足以表明巴比伦文明所创造的辉煌业绩和对世人所具有的魅力。 汉谟拉比是古巴比伦最杰出的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穆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公元前1595年,赫梯国王穆尔西利斯一世攻占并扫荡了巴比伦城,马尔杜克神像也被掠走,但是赫梯军队由于国内的宫廷而迅速撤离,不久喀西特人(或译为加喜特人)占领了这里建立了喀西特巴比伦王国,史称“巴比伦第三王朝”

2、古巴比伦王表

苏穆阿布 公元前1894-前1881年 苏穆拉埃勒 公元前1880-前1845年 萨比乌姆 公元前1844-前1831年 阿皮勒辛 公元前1830-前1813年 辛穆巴里特 公元前1812-前1793年 汉谟拉比 公元前1792-前1750年 萨姆苏伊鲁纳 公元前1749-前1712年 阿比舒 公元前1711-前1684年 阿米蒂塔纳 公元前1683-前1647年 阿米萨都卡 公元前1646-前1626年 萨姆苏蒂塔纳 公元前1625-前1595年[1]

编辑本段前巴比伦时代

古巴比伦文明成就

概述

流经伊拉克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两河流域,产生过饮誉世界的两河文明,孕育了璀璨夺目的巴比伦文化,曾与古代中华文明、印度文明和埃及文明比肩齐辉。 古巴比伦废墟

古巴比伦时代的科学以数学和天文最为发达,计数法用十进位和六十进位法。六十进位法应用于计算周天的度数和计时,至今为全世界所沿袭。在代数领域,古巴比伦人可解含有三个未知数的方程式。在天文学方面,则已知如何区别恒星与行星,还将已知的星体命名。当时的历法为太阴历,将一年分为12个月,一昼夜分为12时,一年分为354日。为适应地球公转的差数,已经知道设置闰月。古巴比伦人在天象观测方面的长期积累,使后来的新巴比伦人能预测日月蚀和行星会冲现象,并进一步推算出一年是365天6时15分41秒,比近代的计算只多了26分55秒。 乘法表在古代并非中国一家独有,古巴比伦的泥版书上也有乘法表。但汉字(包括数目字)单音节发声的特点,使之读起来朗朗上口;后来发展起来的珠算口诀也承继了这一特点,对于运算速度的提高和算法的改进起到一定作用。 及至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朝汉谟拉比统治时期(公元前1792—前1750年)编纂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这部被认为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的第一部法典,将楔形文字和人像浮雕刻在一个2.25米高的石柱上。这部法典详细规范了国王、奴隶主与自由民、奴隶之间的阶级关系,还规定保护孤寡等。这不仅具有进步性的历史意义,而且堪称人类社会法典领域的开先河之作。 在巴格达以南约90公里的希拉市附近的幼发拉底河河畔,有古巴比伦城的遗址。从公元前19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两河流域到公元前6世纪前后,巴比伦一直是西亚最繁华、最壮观的都市。特别是在新巴比伦王国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4—前562年)王朝,新巴比伦城进入鼎盛时期。据史书记载,尼布甲尼撒二世扩建的新巴比伦城呈正方形,每边长约20公里,外面有护城河和高大的城墙,主墙每隔44米有一座塔楼,全城有300多座塔楼,100个青铜大门。城内有石板铺筑的宽阔通衢,还有90多米高的马都克神庙,兼有幼发拉底河穿过城区,上有石墩架设的桥梁,两边有道路和码头,其恢弘壮阔可见一斑。国王宫殿奢华至极,宫墙用彩色瓷砖和精美狮像装饰,宫中还以“空中花园”装点,古称“悬苑”。这座方正的“空中花园”周长500多米,建在23米高的人造山上,园中遍植珍奇花木,宛如人间仙境。新巴比伦王宫的“空中花园”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历史上,文明的发祥总是和河流密切相关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就象两条生命之藤,伸展在荒凉和干旱的沙漠地区,在今天伊拉克一代联袂合作,塑造了肥沃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在这里,孕育了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两河流域文明,也就是人们习惯所说的“巴比伦文明”。 考古发掘已经证明,巴比伦文明是距今6000年到公元前500年两河流域一系列城市文明的总称。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岸,风格类似或迥异的城市如繁星点点,点缀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在这个历史舞台上,苏美尔人和后来各支闪米族入侵者象走马灯一般依次扮演着创造文明的主角,共同奏响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辉煌的乐章。当我们重新翻开历史,那一幕幕历史的悲剧便浮现在眼前。

  著名的空中花园

位置: 位于幼发拉底河的东岸,距伊拉克的首都巴格达南约50公里。 巴比伦空中花园

历史: 古巴比伦王国在著名的国王汉谟拉比(公元前1792~1750)的统治下曾经繁荣一时。但是直到新巴比伦王朝,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才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人们相信传说中的空中花园是由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4年~562年)建造的。据传,尼布甲尼撒为了取悦于其在米底亚长大并对山景怀有深厚感情的王后或者是妃子而建造了空中花园。 虽然对花园最详尽的记述是出自Berossus 和 Diodorus Siculus等希腊历史学家笔下, 但巴比伦的历史记录却对此事只字未提。尽管在尼布甲尼撒时期存留下的各种书写板上发现了对他的宫殿、巴比伦城以及巴比伦的城墙的种种描述,但这些书写板上却没有一处提到过空中花园。甚至那些对空中花园进行过详细描述的历史学家们也从没有亲眼目睹过它们。现代历史学家争论说:当亚力山大的士兵们到达了富饶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并看到了巴比伦时,他们深为(眼前的美景)所震撼。当他们后来回到崎岖不平的家乡时,带回了有关美索不达米亚的令人惊叹的花园和椰子树……、有关尼布甲尼撒的宫殿……以及有关巴别塔和金字型神塔的各种故事。是诗人和古代历史学家的想像力把这所有的元素混合在一起制造出了世界奇观之一。 直到二十世纪,围绕着空中花园的一些不解之谜才被揭示出来。在得到关于花园的地理位置、灌溉系统,和真正面目的最终结论之前,考古学家们仍在努力地收集足够的证据。 与罗得斯岛巨像一样,考古学家至今都未能找到空中花园的遗迹,事实上,不少在自己著作中提到空中花园的古人也只是从别人口中听回来,并没有真的看过,到底空中花园是否纯粹是传说呢? 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当然从来都不是吊于空中,这个名字的由来纯粹是因为人们把原本除有“吊”之外,还有“突出”之意的希腊文“kremastos”及拉丁文“pensilis”错误翻译所致。 一般相信空中花园是由尼布甲尼撒(Nebuchadnezzar)王(公元前604-公元前562)为了安慰患上思乡病的王妃安美依迪丝(Amyitis)(又译阿米伊斯),仿照王妃在山上的故乡而兴建了空中花园。 空中花园在公元前600年建成,是一个四角椎体的建设,由沥青及砖块建成的建筑物以拱顶石柱支承着,台阶种有全年翠绿的树木,河水从空中花园旁边的人工河流下来,远看就仿似一座小山丘。 巴比伦空中花园最令人称奇的地方是那个供水系统,因为巴比伦雨水不多,而空中花园的遗址相信亦远离Euphrates河,所以研究人员认为空中花园应有不少如图所示的输水设备,奴隶不停地推动连紧着齿轮的把手,把地下水运到最高一层的储水池,再经人工河流返回地面。另一个难题,是在保养方面,因为一般的建筑物,要长年抵受河水的侵蚀而不塌下是不可能的,由于米索不达米亚平原(Mesopotamianplain)没有太多石块,因此研究人员相信空中花园所用的砖块是与别不同,它们被加入了芦苇、沥青及瓦,更有文献指石块被加入了一层铅,以防止河水渗入地基。

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前1792年 - 前1750 卢浮宫内的汉谟拉比法典

年在位)颁布的一部法律,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典,产生于3800年前。法典全文用楔形文字铭刻,除序言和结语外,共有条文282条。包括诉讼手续、损害赔偿、租佃关系、债权债务、财产继承、对奴隶的处罚等。 1901年在伊朗发现,为一个黑色的玄武岩圆柱,现存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圆柱上端有汉谟拉比从太阳神沙马什手中接过权杖的浮雕。 汉谟拉比法典将人分为三种等级: 1.有公民权的自由民 2.无公民权的自由民 3.奴隶: 王室奴隶、自由民所属奴隶 、公民私人奴隶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朝的汉谟拉比统治时期(公元前1792-1750年)编纂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这部被认为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的第一部法典,以楔性文字和人像浮雕刻在一个2.25米高的石柱上。这部法典详细规范了国王、奴隶主与自由民、奴隶之间的阶级关系,还规定保护孤寡,将债奴期缩短为三年等等。这不仅具有进步性的历史意义,而且堪称人类社会法典领域的开先河之作。 月份 一月:尼萨奴(Nisan)相当于我们现在的3月中旬——4月中旬。 二月:伊亚尔(Iyyar)相当于我们现在的4月中旬——5月中旬。 三月:西马奴(Simanu)相当于我们现在的5月中旬——6月中旬 四月:杜乌朱(Duuzu)相当于我们现在的6月中旬——7月中旬。 五月:阿布(Abu)相当于我们现在的7月中旬——8月中旬。 六月:乌鲁鲁(Ululu)相当于我们现在的8月中旬——9月中旬。 七月:提什瑞图(Tisritu)相当于我们现在的9月中旬——10月中旬。 八月:阿拉散奴(Arah-samnu)相当于我们现在的10月中旬——11月中旬。 九月:基斯里穆((Kislimu)相当于我们现在的11月中旬——12月中旬。 十月:台贝图(Tebetu)相当于我们现在的12月中旬——1月中旬。 十一月:沙巴图(Sabattu)相当于我们现在的1月中旬——2月中旬。 十二月:阿达加(Addaru)相当于我们现在的2月中旬——3月中旬。 这些月份的名称来源于阿卡德的塞姆语,但所用的符号却是尼普尔的苏美尔的楔形符号。这种以阿卡德语发音读苏美尔月份符号的方法一直被延续,直到楔形文字死亡。但巴比伦的塞姆语月名仍在被应用,如:后起的犹太民族一直用两河流域巴比伦月名,直到近代。 在巴比伦,每30天便是一个月,一年共360天,每四年都会多出一个月,那一年的一月便是双月(也就是要过两个白羊之月),且双月中的前者被称为庆典之月。(右手乱语:为期30天的狂欢,好幸福啊~)同样,那一年便有390天。

编辑本段巴比伦王国政治与社会

1.政治制度

古巴比伦时代各城邦的政治制度与苏美尔阿卡德时代及乌尔第三王朝不同。汉谟拉比统一后,建立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国王独揽政治、军事、外交、司法和宗教等权力,直接任命中央和地方官吏。 大行政区设总督,在较大城市中任命被称为“沙卡那库” 的官员,小城市任命被称为“拉比亚努姆”的官员治理。有些城市(如西帕尔等)获得一定自治权,城市商人鉴督从富裕商人家族中选出,任期1年,负责税收、运河开凿、城墙修筑、公共仓库和码头的管理等。 汉谟拉比的对内政策基本是伊新拉尔沙时期城邦政策的延续。统一过程中,汉谟拉比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远交近攻,灵活变动结盟关系,为统一两河流域总目标服务。

2.阶级关系

古巴比伦社会分为三个等级: 1.“阿维鲁”为全权自由民,上层是统治阶级,下层多是纳税、服兵役和徭役的自耕农和士兵。 2.“穆什钦努”为依附于王室土地的无权自由民,古巴比伦时代还存在其他类似穆什钦努的依附阶层。 3.“瓦尔都”()和“阿姆图”(女奴)是奴隶阶级。

3.土地制度

汉穆拉比时期王室占有的土地分为三类: 1.“供养(维持)宫廷之田”;以供职为条件所授份地,以纳赋税(纳贡)为条件所授份地。以供职为条件领有份地者包括士兵、官吏、塔木卡(商业代理人、高利贷者)等。士兵列都、巴依鲁以服军役而领有王室份地。其份地可由其成年儿子继承,但仍以服军役为条件;拒绝或雇人代其服军役者处。 2.“纳贡人”;指领有大部分王室土地是以纳赋税(纳贡)为条件的份地的人,受王室的剥削和控制,其份地亦不得买卖、抵押或传于女继承人。 3.除王室土地外,古巴比伦社会还存在神庙土地、城市土地及私人土地。汉穆拉比法典和考古发现的契约文书及其他文献材料证明:私有土地占相当数量,土地租佃和雇佣关系已普遍流行。地租一般是收成的1/2或1/3。果园、菜园的地租为收成的2/3。 土地价值随灌溉用水的供应情况而异,有的供应灌溉用水的园圃地租高达收成的3/4。高利贷业甚为活跃,神庙和酒店同时经营高利贷业。高利贷业的活跃促进债务奴役制的发展。债奴被称为基萨图。在家庭和婚姻关系方面,还保存父权和夫权的家长制残余。父家长可将其妻或子女卖为奴隶或使之变为债奴,子女须为其父家长的他人子女抵命。债务奴役制的发展导致债务人的反抗。汉穆拉比之后即爆发了反债务奴役的斗争,导致国王发表解负令。这也是古巴比伦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4.祭司阶级

祭司是神庙的侍奉人员,负责主持祭祀活动、节庆典礼,念咒祈祷,占卜等。他们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国家一个最特殊的阶层。 美索不达米亚大部分的神,都供在庙里。因此,美索不达米亚地的庙宇也多得数不清。据统计,考古学家仅在苏美尔遗址就发掘出了3500座庙宇! 美索不达米亚人注重现世的祈福和享乐,建造神庙是为了祭祀诸神,保持和神的良好关系,以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所以,一国之中,庙宇往往是仅次于王宫的最好建筑。对修建神庙,各民族都舍得花大本钱。希罗多德在他著作中描述的巴比通天塔,就是最有代表性的神庙。 既然神庙多得数不清,祭司作为神庙的侍奉人员,数量自然惊人。他们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权势显赫。 在美索不达米亚,国家的王权受到三种限制:法律、贵族和祭司。其中以祭司最有势力。国王是神的代言人,其权力由神授予,而神的代表是祭司。在老百姓眼里,人君如果不从祭司手中获得权杖,就不能称之为名正言顺。祭司代表神授权给君王时,一般都有庄严隆重的仪式。在这种神权政治下,祭司拥有极大的特权。 而且,祭司是国家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他们控制和管理着神庙里的财富。由于宗教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美索不达米亚的神庙聚敛的财富无以数计。国王一般划拨一部分土地作为庙产,并指定区域献租纳税。对外战争如果获胜,战俘和战利品优先送达的地方就是神庙。加上国民竞相敬献的各类供品,神庙里不仅充满了食品、蔬菜、水果,而且拥有大量的金银财宝。祭司作为财富的管理者,他们出租土地、经营钱庄、参与商业活动,使神庙的财产不断增值。因此,祭司因神得财,因财得势,成为社会的特权阶级。 祭司多出于名门望族,职业是世袭的,其称号也代代相传。他们还往往是国家少数垄断了文化知识的人。在神庙开设的学校中,祭司既是校董,又是教师,对学生灌输宗教思想,因而也是垄断思想的阶层。 祭司也分不同的等级,高级祭司负责主持重大的祭祀活动,普通祭司按等级各司其责。比如卡鲁、那努负责领唱圣歌,尼撒库负责主持奠酒,那姆克负责清扫,巴努负责驱魔仪式。另外还有专门从事占卜和解释预兆的祭司,他们负责求神问吉、解梦看相、占星预卜等。

5.巴比伦的学校

巴比伦的学校产生于何时,尚无定论。20世纪30年代,考古学家在幼发拉底河畔南部的马里城(Mari)挖掘出一所约公元前2100年的学校遗址,被认为是根据考古发掘所知的最古老的学校。“它包括一条通道和两间房屋,大间房屋长44英尺,宽25英尺;小间面积为大间的三分之一。大间排列着四排石凳,每条可坐1人、2人或4人,共容45人;小房排着三排石凳,共可容23人;很似学校课室。两房四壁无窗,从房顶射入光线。房中没有讲课的讲台或讲桌,却放着许多学生的作业泥板。墙壁四周的底部安放着盛有泥土的浅浅水槽,好似是准备制作书写用的泥板的。附近摆着一个椭圆形的陶盆,可能是储放清水以便和泥制造泥板的,或则是放置书写用具的。地面上装点有很多亮壳,好似是教授计算的教具。这所房舍靠近皇宫,不靠近寺庙;刚好别处发掘的泥板书的储存场所也是近宫而不邻寺的;有人推断这是古时的学校。” 两河流域的学校以培养文士为目的。文士分为高级文士和低级文士。前者充任官员,后者则从事各种职业,如公证人、掌印员、土地测量及登记员、军情记录员、缮写员、计算人员、秘书,等等。 在古代两河流域,考古发掘了大量泥板书。这些泥板书标明的最早日期是大约公元前3000年,是用苏美尔人的象形文字书写的。在此后的1000年间,象形文字发展成为楔形文字,广泛流行于中东地区,巴比伦人、亚述人、赫梯人和波斯人均使用它。这些考古发现的资料大多是宗教方面的文章 或是与实际生活有关的文献,如契约、记录、文职人员的报告、法律、条例、公告等。还有一些资料是关于数学的,虽然当时两河流域的数学比古埃及的数学水平高得多,但这些数学问题和古埃及一样,涉及的都是一些实际问题。在晚些时期的数学记载中(即波斯和塞琉西时代),就有了一些天文图表以及关于日历和占星术的计算步骤了。很明显,两河流域学校存在的目的是给不同类型的未来官员提供高级教学。 约公元前2000年的一篇苏美尔文描述了当时学校的生活。该文后来被多次抄写,所以可以推断出它的描述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从此文多次使用阿得语来看,可判断是由一名阿得族的学生所写的,但全文还是用苏美尔文写成的,因为当时苏美尔文是学术语言,其地位相当于后来欧洲的拉丁文。学生早上来到学校,自带午饭。校长是“学校之父”(schoolfather),有一名教苏美尔文的教师和一名教算术的教师。上课的形式是抄写已有的泥板书。学习的科目有苏美尔文、算术和簿记。学校实行严格的纪律,执行纪律的人有一名勤杂工、一名教师和操场监管人。学生常常在一天内由于不同的过错要遭受几次鞭打,这些过错包括早上迟到、上课讲话、未经许可就起立或离开校园等。直到晚上,疲惫不堪的学生才能走回家,向父亲汇报自己一天的情况(父亲一般都是官员)。晚饭后早早上床睡觉,以保证第二天早上精力充沛。有时候,教师还会被请到家里,通常是由于做父亲的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最杰出的书写者和有知识的人,希望他比其他同学甚至比那些贵族出身的同学更优秀。 公元前2000年的智慧之家(the House of Wisdom)是两河流域实施高水平教学的场所,入学者是已毕业的文士,这里从事的研究也是高水平的。然而,两河流域的学校不同于后来古希腊的学校,其所谓高深知识也是侧重应用价值,而不是面向理论探索。以数学为例,理论推测并没有获得充分发展,大批巴比伦数学论文涉及的是具体问题。 巴比伦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明,其教育也是早于其他国家的。“甚至可以说,它早于埃及,至少是与埃及约在同时而有了学校。这是人类最初的学校教育摇篮,也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当然,其高等教育还是相当模糊的。

编辑本段古巴比伦的传说故事

每年春天,高原地区的积雪融化,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就在两河流域泛滥成灾。特别是下游一带,地势低凹,几乎全被淹没。一个流传到今天的巴比伦神话,生动地反映了这种情形:一位巴比伦国王的祖先梦见他遇到了神仙。神告诉他,洪水就要淹没大地,来惩罚人类的罪恶。因为他一向对神十分虔诚,所以神要搭救他。这个人听从神的吩咐,造了一只方舟,把全家人都搬到舟上,还带了几只动物和一些。没过多久,乌云布满天空,黑暗笼罩了大地,狂风暴雨袭来,滔滔洪水淹没了一切生命,只有那只方舟在茫茫无边的水面上漂行。到了第七天,风住了,河水平静下来。这时候,方舟漂到一座山旁。舟上的人把动物放出方舟,将撒在山上,大地的生命重新开始了。人类许多民族的神话都受到巴比伦这个古老传说的影响。西方著名的诺亚方舟的故事也是从这个传说演变来的:一个叫诺亚的人按照上帝的命令造了一只方舟,全家人坐上去,躲过了水灾。当洪水退落的时候,诺亚放出一只鸽子。不久,鸽子衔着一片新拧下的橄榄叶子飞回来,使诺亚知道洪水已经退去,万物又恢复了生命。后来,西方人就把鸽子和橄榄枝作为和平的象征。 当然,无论是神仙还是和平鸽,都不能给人们带来真正的安宁和幸福。要战胜洪水,还得靠人们自己。 后来这个传说被犹太人写到《旧约圣经》。

相关名词

1.巴比伦之囚 “巴比伦之囚”缘起于公元前601年。这一年尼布甲尼撒再度与埃及交战,结果折翼而返。3年来一直臣服于尼布甲尼撒的犹太国王约雅敬,便趁机脱离新巴比伦,投向了埃及的怀抱。尼布甲尼撒在听到犹太国王投降的消息之后,雷霆,发誓要踏平耶路撒冷。公元前598年底,投降埃及的犹太国王约雅敬死去,他的儿子约雅斤即位。尼布甲尼撒认为进攻犹太王国的时机已到,亲自率领大军攻向耶路撒冷。经过两个多月的围攻,在犹太内部亲巴比伦派的推动下,犹太国王带着所有的大臣一起出城投降。尼布甲尼撒废黜了约雅斤,封约雅斤的叔叔为犹太王,并为其改名西底家,让他宣誓效忠新巴比伦王国,不得反叛。然后下令将犹太王室的大部分成员和犹太的能工巧匠一起押往巴比伦。临行前,又下令部下对耶路撒冷的神庙进行洗劫。 公元前588年,埃及向巴勒斯坦地区发动了进攻。犹太国王西底家和这一地区其他臣服于新巴比伦的小国,这时纷纷起来响应埃及人。不久,尼布甲尼撒又一次率新巴比伦军队对耶路撒冷发动了第二次围攻。这次围攻历时18个月。由于饥荒和内部分裂,耶路撒冷终于在公元前586年陷落。尼布甲尼撒对一反再反的犹太国王无比的痛恨,下令在犹太国王西底家的面前杀死他的几个儿子,然后又剜去了西底家的眼睛。当已经双目失明的西底家押到尼布甲尼撒面前时,尼布甲尼撒对他说:“这就是你们背叛我的下场!”然后下令用铜链锁着西底家把他带到巴比伦去示众。耶路撒冷全城被洗劫一空。城墙被拆毁,神庙、王宫和许多民宅被焚烧。全城活着的居民几乎全被掳到巴比伦。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巴比伦之囚”。 对犹太人来讲,沦为“巴比伦之囚”是一次惨痛的经历。犹太的先知文学,对尼布甲尼撒对耶路撒冷的围攻和“巴比伦之囚”的记述,都保存在《圣经·旧约全书》中,尼布甲尼撒在那里被说成是上帝惩罚犹太人罪恶的工具。

《穿裤子的云》这首诗内容

在这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听,是最普遍的一种与声音接触的方式。在文明社会中,我们最经常听到的,也最有可能选择去听的就是音乐。这是一种被动接受声音的方式,人类文明创造出一个庞大的音乐库,无论是古典的还是现代的,现场演奏的还是录制成光盘的,各种各样的音乐,我们可以选择的范围很大。现在出现了很多音乐治疗机构,治疗师们把各种音乐融合起来,制造出符合病人需要的音乐,甚至有特地为濒死之人设立的音乐治疗所。这种被动接受声音的方式,目前已成为人们与声音相处的最主要方式。借助它,我们的身心都能够获得更好的状态,进入一个美妙的幸福世界。所谓自然音,就是我们身体自然而然发出的声音,比如欢笑、痛哭、呻吟、号啕、尖叫、叹息、哈欠、口哨、哼哼声等。这些声音与生俱来,我们出于本能不断地使用它们,以此来刺激身体的穴位、疏通经络,释放人体内部情绪的压力。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身体疲倦的时候,我们会打哈欠;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会不停地叹息……孩子最喜欢发出这种自然之音,甚至经常发出许多根本谈不上是音节的声音,这些声音具有深远的意义,尽管没有任何情感和思想的含义,但却是人类祖先们经常使用的一些语言片段,它们能够促进身体的健康。然而,遗憾的是,步入成人阶段以后,我们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把这些美好的声音全都抛弃了,于是我们人体经络与声音之间的纽带被割断了。为了保持一个成人的完美形象,我们很少开怀大笑或者放声痛哭。出于职业原因,人们有意识地改变自己自然流露出来的声音,以求树立良好形象。由此,我们也丧失了内心情感释放时发声带来的治疗效果。不能低估这种自然之音的价值,它能刺激你全身的穴位、疏通你全身的经络、洗净你内心郁积的毒素,为你赢得健康的未来。 通过耳朵接收的声波直接作用于我们的大脑,它能刺激人的神经系统,并影响与神经系统相关的其他身体系统,如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正因如此,所以,我们一听到悦耳的声音,神经系统就会兴奋,接着情绪就会发生变化。因此,通过耳朵这一渠道接收的声音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情绪。通过经络和穴位传输的声音则不同,它可以直接作用于我们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任何一个器官,它可以刺激血液循环系统、免疫系统、呼吸系统等身体的所有系统。因此,人体内通过穴位和经络传输的声音决定着一个人的健康。然而,遗憾的是,人体内的穴位和经络经常处于堵塞或半堵塞状态,这不仅防碍了声波在身体内的传输,而且也阻止了生命能量(中医所说的气血)在身体内的流动,这就是我们身体一些部位疼痛的原因,也是所有疾病形成的原因。不过,在人体内外的声音里,有一类声音特别独特、也尤其重要,这就是我们人体发出的声音。这类声音是人体内外声音的纽带和桥梁,它即可以被耳朵听见,又可以让穴位和经络感受到它的振动,并随之产生出相应的振动波在经络和穴位内传输。我们可以试着发出一个声音——“啊……”,我们发出这个声音的同时,耳朵也听见了这个声音;我们再静下心来,仔细体会一下身体内部的反应,就会感觉到:当我们发出这个声音时,身体的某些部位会产生一定的振动。请注意,这只是我们随便发出的一个声音,如果经过训练,我们发声时,身体相关部位的振动就会更大,对穴位和经络的刺激就会更强。因此,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这类声音来刺激人体的穴位,打通经络,从而让气血畅通、让生命的能量畅通。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声音治疗专家都十分重视主动发声的治疗作用,特别是人体自然音的治疗作用。 谈话也是一种重要的声音形式。在共同劳动的过程中,人类学会了语言,从此语言便成为我们沟通的重要工具。人们通过谈话交换信息,表达情感。在彼此的谈话中,我们经常会流露出诸如生气、狂喜、高兴、悲伤、恐惧、猜疑、振奋、同情等情感;同时,谈话也会改变我们内心的情绪。从世界范围来看,任何一个民族的自身特征也能够通过本民族语言的发音方式反映出来,比如意大利语唱歌般的音,法语甜美流畅、富有感情的音调,英语顺畅、清楚的发音,以及美国南部的平缓音。此外,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朗诵也是一种很好的声音治病方式。几千年来,中医创造出一套独特的医学体系,用特有的治疗方法为人类的健康造福。脉诊就是其中一种最有效的诊断方法,用几根手指在脉搏上一摸就可以了解内在脏器的变化。这是因为心脏振动形成的脉搏波与我们身体的气血脏腑关系密切,通过诊脉就可以了解健康状况,诊断疾病。而脉搏波是通过经络来传输的,经络遍布全身,所以,脉搏波实际上反映着整个身体的健康状况。我们知道宇宙自然生生不息地运动着,万事万物都有着自己的振动频率,并向外发射,彼此影响。我们生活在一个到处都是声音的世界里,人体内在的振动频率经常会受到周围各种声音的影响。每种声音都有它们各自不同的频率,当它们进入我们的身体时,就会和人体内在的振动频率发生联系,作用于我们的身体,产生正面或负面的效果,影响身体的平衡。那么,这些振动波如何影响身体?哪些振动波对身体健康是有益的?我们该如何利用振动波来治疗疾病呢? 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从自然中走来。科学家告诉我们,人类是行星的产物。大自然时时刻刻都在发出声音,海洋、河流、瀑布、风,飞鸟和各种动物的叫声,还有人类的谈话和歌唱。正因为是大自然的一分子,我们才能够在这些自然而和谐的声音里自由地生活。 前文已经提到过,对于人体来说,声音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体外面的声音;一类是人体内部的声音。人体接收外面的声音主要通过耳朵;人体传输内部的声音主要通过穴位和经络。 语言从何而来?《圣经》中记载的巴别塔的故事告诉我们,最初只有一种语言,随后人们四处迁徙,形成了许多小群体,而每一个群体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言。但世上的许多语言无论怎样演变,都会留下一些主要问题,比如每种声音模式或任何一个“话语”,都等同于它所描述的动作或物体吗?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随意的吗?这种共振的关系是惟一的吗?在这方面,最主要的元音与次要的辅音之间的关系又如何呢?在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你可以想一想你姓名的读音,因为从本质上来讲,它并没有什么意义。然而,它却是一个能够表明你是谁的声音模式。古时的宗教传统认为,了解一个人的真实姓名,如同了解了他的内在本质,这样就有力量去控制这个人。当我们听到自己根本不理解的外语,或者陶醉在音乐声中时,也能够意识到语言是一套声音模式。 把元音和辅音组合在一起,并赋予它一定的意义,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话语”。语言中元音及辅音的振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身体的穴位,疏通经络,对我们产生很大影响。例如,在辅音R中,有一种不可忽略的力与火,它们可刺激人的腹部。印度人把R的发音,与火这种元素以及被他们称为“拉加”的力量联系起来。而M的发音则与R的发音迥然不同,它有一种由内部引导的、被迫的振动,主要由大脑感知,比如humming(嗡嗡声)中M的发音。同样,大多数人都会感觉到“啊”的发音代表着发自内心的敬畏与惊奇。元音是语言的载体,它与我们的情感息息相关。辅音以多种多样的方式改变着元音,它与人的思维联系更为密切。从根本上来讲,正是由于用了元音/辅音的振动系统,才能够使声音成为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帮助我们调理自己的身体、情绪和能量之源。这种能量与体能截然不同,古印度人把它称为“萨塔瓦”的存在能量,中医则称之为“气”。当元音和辅音的振动触及这个能量中心,治疗效果就能够实现了。Healing(治疗)这个词源自古英语的hal,而且被人们译作whole(治愈了的、健全的),其意义为“完美的健康”。其实它与治愈不同,治愈意味着将存在于人体或心理的疾病永久性清除。耶稣在对待麻风病人时,曾含蓄地表露了治愈和康复之间的区别。在被治愈的10个麻风病人中,只有一个能够回到耶稣的身边,因为他已经恢复了健康,得到了真正的康复。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元音和辅音相配合产生的振动声波,来刺激我们身体的穴位和经络,最终使我们拥有完美的健康。 如果有机会聆听那些还在世界上流传的古老语言,特别是那些土著人的语言,就仿佛是在聆听歌唱,这说明我们用声音沟通的自然方式最初曾经是歌唱,这与我们现代人在演讲时所使用的声音完全不同。但是,眼下很多西方国家,对于音乐教育,特别是歌唱教育越来越不重视,年龄较小的孩子还有些音乐课程,而那些年龄较大的孩子,随着学业的日益繁重,学习歌唱往往被搁置一旁。很多人没有能够意识到优秀的音乐既可以潜移默化地塑造人的性格,陶冶情操,还可以给身体带来健康,特别是团体合唱更是如此。当谈及歌唱对人的影响时,作曲家保罗·亨德米斯引用了一句德国谚语来说明:“不会唱歌的人身体不好。”毫无疑问,在一般情况下,选择与别人一起歌唱,更会保持一种较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从治疗学的角度来看,歌唱是声音的一种自然趋向,是超越了说话的较高层次的活动。早期人类的语言就像现在小孩的语言一样,从本质上讲类似于唱歌,而且在音调的变化上还很有点像鸟鸣。我们如今仍能从非洲及远东地区的部分古老语言中听到这类声音。他们的发音模式,远比那些说英语的人丰富,这不仅表现在音节的快速变化上,而且还表现在音域的宽广上。毫无疑问,唱歌有益健康,这是因为唱歌时喉咙产生的共鸣声及其对身体的振动要比说话时强烈得多,而且歌曲在被唱出的过程中,人们会撇开那些不自然的发音模式。试想一下,过去那些边唱歌边劳动的人们,歌声使他们本来十分艰辛、乏味的劳动变得轻松愉快。我们还可以想象一下众人一起放声歌唱的情景,合唱队或唱诗班齐声合唱,这时所产生的共鸣音及其对穴位经脉的振动将成倍地增强。但是,人们并未意识到歌唱特别是合唱的巨大治疗作用。从总体上来看,各种形式的集体合唱正在逐步衰退,这在西欧国家以及美国尤其明显。你还记得上次何时与朋友一起尽情地歌唱?如今太多的人变成了音乐的被动接受者,而不是自己主动去歌唱。如果把唱歌当做是那些歌星们的专利,我们必将与这种自然的声音治疗失之交臂。 利用声音振动来治疗疾病的最高形式是唱圣歌或者赞歌。这种歌曲比普通歌曲有更强的治疗作用。普通歌曲为了达到抑扬顿挫的效果,会不停地变换音乐模式,以求产生鲜明对比:音调或高或低,乐谱不断变换,节奏、旋律和内容不断改变。而如果多次重复演唱作曲家J·S·巴赫的《B小调》中的一句,则能够对我们的身体、大脑和精神产生深刻持久的影响。演唱圣歌或赞歌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形,这是由于这种歌曲的声音模式极其单一,而且不断被重复,使它有足够的时间来刺激某些穴位,达到治疗效果。普通歌曲则受限于它的变换不止,在演变过程中从一种音调和歌词的模式转变成为另一种。从治疗的角度来说,它缺乏治疗的深度。 人们可以借助声音的振动治疗疾病,实现身体与心灵的平衡。自然音、谈话、歌唱都可以起到这一作用。想想你有多久没有真正的开怀大笑,你就知道失去了多少能使自己更加健康的机会。人们常常有意识地压制这些声音的产生,却不知道这些蕴藏在他们体内的声音具有很大的治疗作用。声音疗法能够减轻或消除身体的紧张,缓解各种疾病,比如,头痛、胃痛等。同时,它还能够刺激腺体分泌腺液抵抗病菌感染;当神经系统处于疾病的重压下时,声音疗法还能够让神经系统平静下来;它还能够疏通身体各部分能量流动的障碍。在精神层次上,当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碰到各种各样的压力时,声音疗法可以缓解人们内心的焦虑。它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让我们的身体以一种正确的频率振动,从而让我们获得健康,实现身体、思想和精神的完美统一。 总之,声音疗法可以让身体的细胞、腺体、器官以及各个循环系统高效运转:人的神经系统一旦正常发挥其功能,全身就会随之处于放松状态,呼吸自然更为畅快;人的大脑一旦保持了清醒,感情就会得到升华,也就可以摆脱消极情绪的困扰。这时,你将会体验到无限的爱和幸福,并感觉到万事万物的和谐统一。 没有什么事情比放开自己的声音并让它们完全自由更好的了,不用担心自己五音不全,唱歌走调,也不用担心打哈欠时,自己多么不优雅,在后面很多关于声音治疗的训练中,你会发现很多乐趣,并且简便易学。

四大文明古国的巴比伦到了现在是哪个国家?

《穿裤子的云》诗词全文如下:

你为什么叫我诗人

我不是诗人

我不过是个哭泣的孩子

你看

我只有撒向沉默的眼泪

你为什么叫我诗人

我的忧愁便是众人不幸的忧愁

我曾有过微不足道的欢乐

如此微不足道

如果把它们告诉你

我会羞愧得脸红

今天我想到了死亡

我想去死

只是因为我疲倦了

只是因为大教堂的玻璃窗上

天使们的画像让我出于爱和悲而颤抖

只是因为

而今我温顺得象一面镜子

象一面不幸而忧伤的镜子

你看

我并不是一个诗人

我只是一个想去寻死的忧愁的孩子

你不要因为我的忧愁而惊奇

你也不要问我

我只会对你说些如此徒劳无益的话

如此徒劳无益

以至于我真的就像

快要死去一样大哭一场

我的眼泪

就像你祈祷时的念珠一样忧伤

可我不是一个诗人

我只是一个温顺

沉思默想的孩子

我爱每一样东西的普普通通的生命

我看见渐渐地消逝

为了那些离我们而去的东西

可你耻笑我

你不理解我

我想

我是个病人

我确确实实是个病人

我每天都会死去一点

我可以看到

就象那些东西

我不是一个诗人

我知道

要想被人叫做诗人

应当过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生活

天空 在烟雾中

被遗忘的蓝色的天空

仿佛衣衫褴褛的逃亡者般的乌云

我都把它们拿来渲染这最后的爱情

这爱情鲜艳夺目

就像痨病患者脸上的红晕

你们的思想

幻灭在揉得软绵绵的脑海中

如同躺在油污睡椅上的肥胖的仆从

我将戏弄它

使它撞击我血淋淋的心脏的碎片

莽撞而又辛辣的我

将要尽情地把它戏弄

我的灵魂中没有一茎白发

它里面也没有老人的温情和憔悴

我以喉咙的力量撼动了世界

走上前来——我奇伟英俊

我才二十二岁

粗鲁的人在定音鼓上敲打爱情

温情的人

演奏爱情用小提琴

你们都不能像我一样把自己翻过来

使我整个身体变成两片嘴唇

来见识见识我吧——

来自客厅的穿洋纱衣裳的

天使队伍中端庄有礼的贵妇人

像女厨师翻动着烹调手册的书页,

你安详地翻动着你的嘴唇

如你们愿意——

我可以变成由于而发狂的人

变换着自己的情调

像天空时晴时阴

如你们愿意——

我可以变成无可指摘的温情的人

不是男人

而是穿裤子的云

我不信

会有一个花草芳菲的尼斯

我又要来歌颂

像医院似的让人睡坏的男人

像格言似的被人用滥的女人

扩展资料:

这篇名为《穿裤子的云》、创作于1915年结束的长诗,是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代表作,同时取名自第一乐章,也就是“打倒你们的爱情”。此诗是诗人题献给自己的缪斯的,也就是诗人为此用一颗穿透自己心脏而留下遗迷的女人——莉莉。

这就意味着这首诗同时是首凄凉而悲情的诗。诗人终生未娶,也不曾衰老,虽然在自我终结生命的时候已经37岁,年入中年,可诗人永远是年轻的,永远活在自己的“二十二岁的”中,燃烧的诗,也是首悲情四溢的诗。

十月革命前的代表作长诗《穿裤子的云》据说是写给初恋情人的,本诗有四部分,这里只是序曲。

这部长诗写于1914-1915年。

原名《第十三个使徒》,马雅柯夫斯基在序言中说:“《穿裤子的云》我认为是当代艺术的基本思想:‘打倒你们的爱情’、‘打倒你们的艺术’、‘打倒你们的制度’、‘打倒你们的宗教’——这就是四部乐章的四个口号。”

这部长诗是献给莉、尤、勃里克的,他是马雅可夫斯基最亲近的女友。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穿裤子的云

四大文明古国的巴比伦到现在已经灭亡了,现代处于伊拉克的国土领地内。

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这里的人们建立了国家,到公元前18世纪。这里出现了古巴比伦王国。

这个文明的中心大概在现在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带,北部古称亚述,南部为巴比伦尼亚。巴比伦尼亚北部叫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是亚洲三大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另外两个发祥地是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印度河流域。

古巴比伦王国在汉穆拉比统治时期达到极盛,但是汉穆拉比死后,帝国就瓦解了。王国先后受到赫梯人、喀西特人的入侵,直到公元前729年终于被亚述帝国吞并。

扩展资料:

历史概况

公元前21世纪下半叶,埃兰人灭乌尔第三王朝后,阿摩利人由西北乘虚而入,在苏美尔建立伊新和拉尔沙两个国家,其创立者均为阿摩利人的氏族酋长。伊新和拉尔沙对峙达200余年 。公元前19世纪初 ,阿摩利人的阿姆纳努姆部落在巴比伦 摆脱伊新的控制, 其首领苏木阿布( 前1894~前1881在位 )建立巴比伦王国,又称古巴比伦第一王朝。

由于其位于两河流域商路的枢纽地区,境内水源丰富,土地肥沃,政治和经济力量不断增强。第六代国王汉穆拉比在位时期,先后征服伊新、乌鲁克、拉尔沙等国,并占据亚述南部,建立起从波斯湾至地中海沿岸的中央集权制奴隶制帝国,自称世界四方之王。

但汉穆拉比的统治并不巩固,其继承者萨姆苏伊卢纳在位时,先后遭埃兰和加喜特的侵袭,内部也发生反债务奴役斗争,导致了巴比伦第一王朝的衰微。公元前1595年,赫梯统治者穆尔西里斯一世最后将其灭亡。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古巴比伦王国